◎ 找,寻求:觅食。觅取。寻觅。搜觅。
◎ 数量单位,中国唐代南诏以十六枚贝为一觅。
详细字义
◎ 觅
覓、覔 mì
〈动〉
(1) (会意。从爪,从见。表示用手和眼去寻找。本义:寻找,到处寻找)
(2) 同本义 [seek;look for]
是犹欲登山者,涉舟航而觅路。——《晋书·武帝纪》
自行搜觅。——《聊斋志异·促织》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又如:觅汉(雇工);觅举(士人到处请托人,求人荐举);觅句(指诗人构思、寻觅诗句);觅食(寻找食物);觅死(求死,寻死);觅取(求取);觅活(求活命);觅婚(求婚)
(4) 偷窃 [steal]
我觅得禁魂张员外的一包儿细软,我将归客店里去,安在头边,枕着头。你觅着我的时,你便去上 东京。——《喻世明言》
(5) 雇 [hire;employ]。如:觅车子(雇车子);觅轿(雇轿子)
[①][mì]
[《廣韻》莫狄切,入錫,明。]
“觅1”的繁体字。亦作“覔1”。亦作“1”。
(1)寻找。
(2)求取。
(3)指窃取。
(4)唐时南诏境内交易时的一种比价。以贝十六枚为一觅,相当于缯帛四尺五寸。
天上嫦娥人不识,寄书何处觅。—— 唐朝·韦庄《谒金门·空相忆》
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 唐朝·韦庄《木兰花·独上小楼春欲暮》
云锁断岩无觅处,半山松竹撼秋风。—— 宋朝·岳飞《题雩都华严寺》
欲知花岛处,水上觅红云。—— 唐朝·韩愈《花岛》
乱山何处觅行云?又是一钩新月照黄昏。—— 宋朝·秦观《南歌子·香墨弯弯画》
还向秋山觅诗句,伴僧吟对菊花风。—— 唐朝·赵嘏《重阳》
马上同携今日杯,湖边共觅去春梅。—— 唐朝·白居易《与诸客携酒寻去年梅花有感》
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近代·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西湖一顷白菱花,惆怅行云无觅处。—— 宋朝·舒亶《木兰花·金丝络马青钱路》
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宋·刘翰《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