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名狼藉
基础信息
成语读音:shēng míng láng j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成语形式:ABCD式的成语 成语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藉;不能读作“jiè”。
成语释义
声名:名誉;名声;狼藉:传说中狼群垫草而卧;起来时把草踏乱以消灭痕迹。后借以形容散乱;引申为破败得不可收拾。形容声望和名誉败坏到极点;不可收拾。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蒙恬列传》:“以其君为不明,以是籍于诸侯。”唐 司马贞索隐:“言其恶声狼藉,布于诸国。”
成语用法
声名狼藉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补语;含贬义。
成语辩形
声名狼藉与“身败名裂”有别:声名狼藉侧重于形容名誉;“身败名裂”侧重于形容下场。
成语典故
- 秦始皇死后,中东府令赵高与宰相李斯合谋篡改遗嘱,立胡亥为帝,赐死扶苏,赵高逼大将蒙恬自杀,同时令其兄弟蒙毅自尽。蒙毅说:“从前秦穆公杀死奄息等,秦昭襄王杀白起,楚平王杀武奢,夫差杀伍子胥,他们在诸侯中声名狼藉。”
成语造句
1.经历这次劫难后,他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变得黯然失色,一度辉煌变成声名狼藉,让他一时间走投无路。
2.我想你也会去厌恶那些摇曳身姿声名狼藉的女人。
3.那个人声名狼藉,你还想跟他交朋友?
4.他因为嗜赌酗酒,弄得声名狼藉。
5.我在他身旁坐下,猜想汤姆准是又干了什么声名狼藉的丑事。
成语翻译
英语:have a bad name
日语:名声が地を掃 (はら)う
俄语: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дурной славой
德语:berüchtigt <in schlechtem Ruf stehen>
字义分解
◎ 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声音。声带。
◎ 消息,音讯:声息。不通声气。
◎ 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声明。声辩(公开辩白)。声泪俱下。声嘶力竭。
◎ 名誉:名声。
◎ 音乐歌舞:声伎(女乐,古代的歌姬舞女)。声色。
◎ 人或事物的称谓:名字。名氏。名姓。名义。名分(fèn )。名堂。名落孙山。名存实亡。
◎ 起名字:“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 做某事时用来作依据的称号:这些人以“办学”为名,行骗钱之实。
◎ 叫出,说出:不可名状。
◎ 声誉:名誉。名声。名优(a.出名的,优良的;b.名伶)。名噪一时。名过其实。
◎ 有声誉的,大家都知道的:名人。名士。名师。名将(jiàng )。名医。名著。名流。名言。名胜。名剧。
◎ 占有:不名一文。
◎ 量词,用于人:三名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