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公好义
基础信息
成语读音:jí gōng hào yì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形式:ABCD式的成语 成语色彩:褒义成语 成语年代:近代成语 成语正音:好;不能读作“hǎo”。
成语释义
急:急于;公:公众;好:喜好;义:义举。热心公益;见义勇为。
成语出处
清 钱谦益《钱牧斋尺牍》:“使急公好义者信从,而吝啬顾钱者不得不听。”
成语用法
急公好义联合式;作主语、谓语、宾语;指热心公益,见义勇为。
成语造句
1.韩某代表城外村落所有住户,谢谢李大人急公好义,解囊相助五百贯!
2.李家家道殷实世代书香,曾祖父关心地方公益,助平粜,修城垣,整顿书院,开设工厂,急公好义,世人无不称之。
3.那宋江乃是郓城县一小吏,为人急公好义,仗义疏财,在郓城县小有名声。急公好义造句。
4.急公好义,仗义疏财一直被视为优秀文化,广为社会所称颂。
5.她急公好义,乐于帮助有困难的人,这是值得大家学习的。
成语翻译
英语:be zealous for public interests
日语:虥益(こうえき)に熱心で,義侠心(ぎきょうしん)に富(と)む
俄语:ревностно относиться к общественным делáм
德语:engagiert für das allgemeine Wohl
字义分解
◎ 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公正。公心。大公无私。
◎ 共同的,大家承认的:公理。公式。公海。公制。
◎ 国家,社会,大众:公共。公安(社会整体的治安)。公众。公民。公论(公众的评论)。
◎ 让大家知道:公开。公报。公然。
◎ 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三公(中国周代指“太师”、“太傅”、“太保”;西汉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公子。公主。
◎ 敬辞,尊称男子:海公。包公。诸公(各位)。
◎ 雄性的:公母。公畜。
◎ 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公公。外公(外祖父)。
◎ 姓。
◎ 优点多或使人满意的,与“坏”相对:好人。好汉。好歹。好事多磨。
◎ 身体康健,疾病消失,生活幸福:您好。安好。
◎ 友爱,和睦:友好。相好。
◎ 容易:好办。好使。好懂。
◎ 完成,完善:办好了。
◎ 表示应允、赞成:好!你干得不错。
◎ 很,甚:好冷。好快。好坏。好一会儿。
◎ 便于:场地清理干净好打球。
◎ 反话,表示不满意:好,这下可坏了!
◎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正义。义不容辞。义无反顾。仗义直言。
◎ 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义举。义务。义愤。义演。见义勇为。
◎ 情谊:义气。恩义。义重如山。
◎ 意思,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意义。含义。释义。微言大义。
◎ 指认为亲属的:义父。
◎ 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义齿。义肢。
◎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