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均力敌
基础信息
成语读音:shì jūn lì d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形式:ABCD式的成语 成语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均;不能读作“yūn”。
成语出处
晋 袁宏《后汉纪 献帝纪》:“无他远略,又势均力敌,内难必作,吾乘其弊,事可图也。”
成语用法
势均力敌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用于矛盾冲突的双方。
成语辩形
势均力敌偏重于指力量相等。“不相上下”应用范围更广;指二者在某方面差不多少。
成语典故
- 北宋时期,王安石推行新法,吕惠卿极力巴结他,帮助推行新法,参与有关重要的变革措施,受到王安石的器重。吕惠卿鼓动王安石倡导暴虐的政策。王安石被罢相时,吕惠卿与他势均力敌,就想方设法倾轧与陷害他
成语造句
1.这两位棋手的实力真可说是势均力敌,难分轩輊。
2.这场球赛两队势均力敌,相持不下。
3.两校的球队势均力敌,究竟鹿死谁手,大家都在猜测。
4.这两个人势均力敌,龙争虎斗的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
5.这场足球赛双方势均力敌,最后以二比二结束。
成语翻译
英语:balance in power
日语:五分五分である <勢力が伯仲 (はくちゅう)する>
俄语:быть равными по силе
德语:gleich stark sein <sich im Gleichgewicht halten>
法语:à forces égales
字义分解
◎ 权力,威力:势力。权势。势利。势均力敌。
◎ 表现出来的情况,样子:姿势。气势。山势。局势。虚张声势。守势。势必。势能。势不可挡。因势利导。
◎ 平,匀,引申为调和:均衡。势均力敌。平均。
◎ 皆,都,老少均安。
◎ 中国汉代计量单位,一均等于二千五百石。
◎ 古同“韵”,和谐的声音。
◎ 〔均钟〕古代乐器。
◎ 古同“钧”,造瓦器的转轮。
◎ 人和动物筋肉的效能:力气。力量。
◎ 一切事物的效能:视力。生产力。控制力。
◎ 物理学上指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引起运动加速或形变:力学。作用力。保守力。
◎ 用极大的力量:尽力。力挫。力挽狂澜。
◎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