骇人听闻
基础信息
成语读音:hài rén tīng wén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结构:复杂式成语 成语形式:ABCD式的成语 成语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骇;不能读作“hái”。
成语出处
宋 朱熹《朱文公文集 答詹师书》:“浙中近年怪论百出,骇人听闻,坏人心术。”
成语辩形
骇人听闻和“耸人听闻”、“危言耸听”;都含有“使人听了吃惊”的意思。不同在于:骇人听闻重在“骇”字;“耸人听闻”重在“耸”字;“危言耸听”则重在“言”字。
成语典故
- 隋炀帝杨广时,著作郎(官名)王劭常用一些荒诞言论取悦皇帝。他曾谎报说:有人抓了一只乌龟,它的腹部有“天下杨兴”四个字,预示着杨家江山兴旺长久。当皇后死时,王劭又说:皇后原是菩萨转生,她现在只是回到天上去……他这些“骇人视听”的奇谈怪论虽然遭到有识之士的鄙弃,却得到杨广的欢心。这样,王劭在著作郎的位置上坐了将近二十年。“骇人视听”现写为“骇人听闻”。
成语造句
1.昨晚发生了一件骇人听闻的案件。
2.这个大胃王目前的最高纪录是一次可以吃下十五碗拉麵,够骇人听闻了吧!
3.昨天夜里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抢劫案。
4.骇人听闻的利益冲突变得习以为常。
5.这并不是说西方就没有骇人听闻的野蛮行为。
成语翻译
英语:astounding; appalling
日语:聞く人をびっくりさせる
俄语:чудóвищный
德语:haarstrǎubend <schreckenerregend>
法语:effroyable <épouvantable>
成语谜语
咬耳朵(打一成语) | 防隔墙有耳(打一成语)
字义分解
◎ 用耳朵接受声音:听力。听写。听觉。聆听。洗耳恭听。
◎ 顺从,接受别人的意见:言听计从。
◎ 任凭,随:听任(rèn )。听凭。听之任之。
◎ 治理;判断:听讼(审理案件)。听政。
◎ 量词,指马口铁密封成筒状以贮藏食物、饮料等:一听可口可乐。
◎ 听见:闻诊。闻听。闻讯。博闻强记。闻过则喜。闻鸡起舞(听到荒鸡鸣而起舞,喻志士及时奋发)。
◎ 听见的事情,消息:新闻。传闻。见闻。
◎ 出名,有名望:闻人。闻达。
◎ 名声:令闻(好名声)。丑闻。
◎ 用鼻子嗅气味:你闻闻这是什么味儿?
◎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