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上古时期黄帝大臣共工氏之后。二是改姓,源自“共”姓,共氏因避难加龙成“龚”姓。三是以国名为姓。共国本为商朝诸侯国,后被周文王所灭,后世子孙遂以国名为姓,即为共姓,后来演变为龚姓。龚姓早期主要繁衍于北方地区。汉时,华东龚姓崭露头角,山东、河南龚姓也较有名。魏晋南北朝时期,龚姓进一步迁徙于江西、四川、湖南等省。唐宋时期,龚姓主要以南方为繁衍中心,江苏、福建、浙江、广东遍布龚姓足迹。明代龚姓有移居上海、广西等地者。后来龚姓作为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分迁于北京、天津、陕西、河北、河南等地。清代,有龚姓人家移居台湾。如今龚姓以四川、湖北、江西、山东、江苏、浙江、湖南等地为多。龚姓历史人物有龚宽,西汉画家,善画人物,尤工牛马飞鸟。龚胜,西汉末年儒士,以好学明经与名节崇高而见称。后因王莽篡权而归隐乡里,王莽数次遣使拜官,拒不受命,绝食而死。龚鼎孳,清初文学家,明末崇祯进士。为人旷达不拘俗礼,博学能文,与吴伟业、钱谦益并称“江左三大家”。龚贤,清代著名画家。工山水,兼工诗文、书法。其画沉郁静穆,行草雄奇奔放,为“金陵八家”之一。龚自珍,清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博览群书,通晓经学、文字学、历史、地理等各方面学识。主张道、学、治三者不可分割,开知识界“慷慨论天下之事”之风。还主张“自古至今,法无不改”,强调改革的必然性。其诗、文有较高成就,著作辑成《龚自珍全集》。龚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一百九十二位。
一名翊,号纯庵。龚詧子。建文时,为金川门卒,燕兵至,恸哭遁归,隐居授徒。后周忱巡抚江南,两荐为学官,坚辞。卒,门人私谥安节。有《野古集》。
号定庵,更名巩祚。龚丽正子。道光九年进士,授内阁中书,官礼部主事。寻告归。博学负才气。早年从学于外祖父段玉裁。以后究心经世之学,并接受经今文学派观点。于经通《公羊春秋》,于史长西北舆地,批判清朝专制统治造成“万马齐喑”局面,鼓吹振衰起敝,进行改革,为晚清思想界先驱者。晚年颇受佛教天台宗影响。诗文均自成一家,以奇才名天下。有《定庵集》。
晚号际熙老民。喜经史、工诗文,善丝竹,兼习武艺。屡试不第,不得已绝意仕途。有《巢林笔谈》、《旃林诗草》。
一作希仲,号五休居士。龚况从子。年六十举乡贡,授高州文学。后敕监潭州南岳庙。年八十乞致仕,乡人又请于朝,超授宣教郎。有《中吴纪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