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析判断事物的道理:论断。论点。论辩。论据。论者。议论。讨论。辩论。
◎ 分析阐明事物道理的文章、理论和言论:理论。舆论。专论。社论。
◎ 学说,有系统的主张:系统论。
◎ 看待:一概而论。
◎ 衡量,评定:论罪。论功行赏。
◎ 按照:论件。论资排辈。
◎ 姓。
详细字义
◎ 论
論 lún
〈名〉
(1) 《论语》的简称 [Analects of Confucius]。内容主要是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
(2) 另见 lùn
词性变化
◎ 论
論 lùn
〈名〉
(1) 主张;学说 [theory]
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论语·先进》
余不妄,独持迂论。——徐光启《甘薯疏序》
(2) 又如:相对论;原子论;方程论
(3) 议论文 [commentary]
论也者,弥纶群言,而研一理者也。——《文心雕龙·论说》
(4) 又如:《六国论》;《过秦论》
(5) 通“伦”。伦理 [ethics;moral principles]
於论鼓钟!——《诗·大雅·灵台》
(6) 姓
(7) 另见 lún
[①][lùn]
[《廣韻》盧困切,去慁,來。]
[《廣韻》盧昆切,平魂,來。]
“论1”的繁体字。
(1)议论;分析和说明事理。
(2)衡量;评定。
(3)编次。
(4)研究。
(5)调查。
(6)推知。
(7)问,考虑。
(8)定罪。
(9)论告;弹劾。
(10)谓按照某种单位或类别等。
(11)叙说;说。
(12)言论;舆论。
(13)主张;学说;观点。
(14)相貌。
(15)凭借;倚仗。
(16)古代的一种气球。是游戏、运动用具。
(17)文体的一种。即议论文。
(18)泛指文章。
(19)佛教解释经义、论辩法相的书籍。梵名阿毗达摩,意为“對法”。同经、律合称“三藏”。
(20)吐蕃大臣的称号。又称论逋。例由贵族担任。后西藏仍沿用此称。
(21)姓。唐代有论钦陵。见唐林宝《元和姓纂》卷九。
[②][lún]
[《廣韻》盧昆切,平魂,來。]
[《廣韻》力迍切,平諄,來。]
“论2”的繁体字。
(1)《论语》的简称。
(2)用在大数目前,表示约数。
(3)通“掄”。选择;选拔。
(4)通“掄”。用力挥动。
(5)通“倫”。事物的条理、秩序。
(6)通“倫”。类。
(7)通“倫”。道理。
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 明朝·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何时更杯酒,再得论心胸。—— 唐朝·李白《魏郡别苏明府因北游》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唐朝·杜甫《春日忆李白》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唐朝·罗隐《蜂》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唐朝·祖咏《望蓟门》
清愁满眼共谁论。却应台下草,不解忆王孙。—— 宋朝·李之仪《临江仙·登凌歊台感怀》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唐朝·杜甫《咏怀古迹·群山万壑赴荆门》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朝·皮日休《汴河怀古二首》
摆落遗高论,雕镌出小诗。—— 唐朝·韩愈《奉和仆射裴相公感恩言志》
拥髻凄凉论旧事,曾随织女度银梭。当年今夕奈愁何。—— 宋朝·朱敦儒《浣溪沙·晚菊花前敛翠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