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右手的一边,与“北”相对:南北。南方。南面。南国(指中国南部)。南陲(南部边疆)。南极。南半球。
◎ 姓。
详细字义
◎ 南 nā
另见 nán
词性变化
◎ 南 nán
〈动〉
(1) 向南走;向南移动 [move toward south]
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 巴蜀,东割膏腴之地。—— 汉· 贾谊《过秦论》
(2) 又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 桂林、 象郡。
(3) 又如:南辕(车辕向南)
◎ 南 nán
〈副〉
(1) 向南 [toward south]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曹操《短歌行》
南面称帝。——《史记·秦始皇本纪》
(2) 又如:南奔(向南奔跑)
(3) 另见 nā
[①][nán]
[《廣韻》那含切,平覃,泥。]
(1)方位名。和“北”相对。
(2)南方;南国。
(3)现代又因发展中国家多在南半球,习称“南方”,省称“南”;发达国家多在北半球,习称“北方”,省称“北”。如:南北对话、南南合作。
(4)南去;向南行。
(5)古代南方舞乐的名称。
(6)官爵名。后多作“男”。
(7)明代对今南京的省称。
(8)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对女子的美称。
(9)姓。唐有南霁云。见《新唐书·忠义传上》。
[②][nā]
[《廣韻》那含切,平覃,泥。]
见“南2無”。
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 宋朝·陆游《金错刀行》
试问乡关何处是,水云浩荡迷南北。—— 宋朝·赵鼎《满江红·丁未九月南渡泊舟仪真江口作》
月到东南秋正半双阙中间,浩荡流银汉。—— 近代·王国维《蝶恋花·月到东南秋正半》
风前欲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 宋朝·辛弃疾《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明朝·夏完淳《别云间》
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唐朝·虞集《风入松·寄柯敬仲》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南北朝·陆凯《赠范晔诗》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宋朝·王禹偁《点绛唇·感兴》
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 宋朝·晏几道《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 唐朝·皇甫松《梦江南·兰烬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