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稀少:寥寥无几。寥落(稀少,冷落,如“疏星寥寥”)。寥若晨星。
◎ 静寂,空虚:寂寥。寥廓(高远空旷)。
详细字义
◎ 寥 liáo
〈动〉
假借为“赖”。凭依;聊赖 [rely on]
上下不相宁,吏民不相寥。——《淮南子·兵略》。按,与国策民无所聊。
词性变化
◎ 寥 liáo
〈形〉
(1) (本作廫。形声。从宀( mián),本义:空虚;寂静)
(2) 同本义 [empty;silent]
廫,空虚也。字亦作寥。——《说文》
乃入于寥天。——《庄子·大宗师》
犹焦明已翔乎寥廓。——司马相如《难蜀父老》
今欲使天下寥廓之上。——《汉书·邹阳传》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老子》
恣心目之寥朗。——孙绰《游天台山赋》
(3) 又如:寥朗(空虚明朗);寥天(道教的所谓虚无之境。即太虚);寥廓(空虚);寥然(寂静的样子);寥寥(空寂;孤单);寥阒(寂静);寥天一(清静无为的人入于寂寥,和无形的天合而为一)
(4) 冷清,冷落,寂寞 [lonely]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生。——唐· 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
(5) 又如:寥萧;寥落(荒凉冷落);寥寞(冷清;孤单)
(6) 辽阔;空旷 [vast;broad]。如:寥宇(广阔的天空);寥汉(辽阔的天空);寥泬(开阔清朗);寥廓(宽广空阔;又形容度量的远大)
(7) 稀少,稀稀拉拉 [few;scanty]
晓星正寥落。——谢元暉《京路夜发诗》
(8) 又如:寥梢(亦作“寥稍”。稀少);寥寥(形容数量很少)
(9) 深远 [profound and lasting]
寥,深也。——《广雅》
(10) 又如:寥邈(高远;遥远)
[①][liáo]
[《廣韻》落蕭切,平蕭,來。]
[《廣韻》郎擊切,入錫,來。]
“廫1”的今字。
(1)空虚无形;空旷。
(2)深远;宽广。
(3)指天空。
(4)稀疏;稀少。参见“寥若晨星”。
(5)见“寥狼”。
(6)通“繚”。参见“寥糾”。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唐朝·杜牧《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凤凰城阙知何处,寥落星河一雁飞。—— 宋朝·贺铸《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唐朝·杜甫《阁夜》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唐朝·李商隐《春雨》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唐朝·白居易《望月有感》
绣帐已阑离别梦,玉炉空袅寂寥香。—— 唐朝·冯延巳《浣溪沙·春到青门柳色黄》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唐朝·李商隐《端居》
王粲登临寥落际。雁飞不断天连水。—— 唐朝·王庭筠《凤栖梧·衰柳疏疏苔满地》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宋朝·文天祥《过零丁洋》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宋朝·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