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山脉:山岭。分水岭。岭脊(山脊)。
◎ 特指中国大庾岭等五岭:岭南(指五岭以南的广东、广西一带。亦称“岭外”、“岭表”)。
详细字义
◎ 岭
嶺 lǐng
〈名〉
(1) (形声。从山,领声。本义:山道;山坡)
(2) 同本义 [mountain road;slope]
岭,山道也。——《说文新附》
日末涧增波,云生岭逾叠。——南朝 宋· 谢灵运《登上戍石鼓山》
(3) 顶上有路可通行的山,亦泛指山峰 [mountain ridge;mountain peak]
予登岭上。——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岭外望之。——宋· 沈括《溪笔谈》
(4) 又如:翻山越岭;岭隘(山岭上险要的隘口);岭北(山峰北面;五岭之北)
(5) 相连的山,山脉 [mountains]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6) 又如:岭阴(岭北。山的北面);岭坫(山岭屏障、边缘)
(7) 高大的山脉;山脉的干系 [mountain range]。如:秦岭;大兴安岭;葱岭;岭梅(大庾岭上的梅花)
(8) 五岭的简称 [the Five ridges]。大庾、始安、临货、桂阳、揭阳为五岭。也专指大庾岭(别名“梅岭”)。如:岭外(岭表,岭南。岭徼。五岭以南的地区);岭峤(泛指五岭地区);岭海(指广东和广西。因两广在五岭之南,临近南海,故称岭海)
[①][líng]
[《廣韻》郎丁切,平青,來。]
亦作“岺1”。
见“岭巆”。
[②][lǐng]
“嶺1”的简化字。
岭水争分路转迷,桄榔椰叶暗蛮溪。—— 唐朝·李德裕《谪岭南道中作》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宋朝·苏轼《惠州一绝(日啖荔枝三百颗)》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唐朝·祖咏《终南望余雪》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唐朝·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南山岭。—— 唐朝·李颀《少室雪晴送王宁》
雪岭金河独向东,吴山楚泽意无穷。—— 清江《送婆罗门》
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 唐朝·岑参《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冻云宵遍岭,素雪晓凝华。—— 唐朝·李世民《望雪》
村喜禾花实,峰看岭岫重。—— 宋朝·赵汝愚《雨后送李将军还祠偕同寅饮一杯亭》
应酬都不暇,一岭是梅花。—— 宋朝·张道洽《岭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