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积阔大无人定居,缺水干燥的沙石地带:沙漠。漠北。
◎ 空旷:广漠。荒漠。漠漠。
◎ 冷淡地,不经心地:漠视。漠不关心。
◎ 古同“寞”,寂静无声。
详细字义
◎ 漠 mò
〈名〉
(1) (形声。从水,莫声。本义:沙漠) 同本义 [desert]
漠,北方流沙也。——《说文》
逾陇堆兮渡漠。——《楚辞·疾世》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 王维《使至塞上》
(2) 又如:漠北,漠南(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北)的地区);漠野(我国北方沙漠地区)
词性变化
◎ 漠 mò
〈形〉
(1) 淡泊,恬淡,即不追求名利 [coldly,not seek fame and wealth]
澹而静乎!漠而清乎!调而闲乎!——《庄子·知北游》
(2) 冷淡,不关心 [indifferent]
我而漠然置之。不可言也。——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3) 又如:漠如(犹漠然。冷淡,不关心);漠置(漠然置之);漠尔(轻视,不在意)
(4) 通“寞”。空廓,寂静 [quite]
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万物之本也。——《庄子·天道》
野寂漠其无人。——《楚辞·远游》
[①][mò]
[《廣韻》慕各切,入鐸,明。]
(1)沙漠。
(2)广大。参见“漠漠”。
(3)寂静无声。
(4)清静淡泊。
(5)冷淡,不关心。
(6)清澈;澄清。
(7)迷茫;迷濛。
(8)茂盛貌。参见“漠漠”。
(9)量词。古代表示微量的重量单位。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唐朝·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唐朝·李颀《古从军行》
蓟城通漠北,万里别吾乡。—— 唐朝·李颀《古塞下曲》
漠漠萧萧,香冻梨花雨。—— 宋朝·吴大有《点绛唇·送李琴泉》
漠漠梨花烂漫,纷纷柳絮飞残。—— 宋朝·陈允平《红林擒近·寿词·满路花》
冷冷水向桥东去漠漠云归溪上住。—— 刘镇《玉楼春·东山探梅》
大漠西风急,黄榆凉叶飞。—— 田锡《塞上曲(秋气生朔陲)》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唐朝·高适《蓟中作》
竹树无声或有声,霏霏漠漠散还凝。—— 唐朝·杜荀鹤《春日山中对雪有作》
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 唐朝·白居易《微雨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