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则,规章:纪律。法律。定律。规律。清规戒律。律师。
◎ 约束:律己。
◎ 中国古代审定乐音高低的标准,把声音分为六律(阳律)和六品(阴律)。合称“十二律”:律吕(古代用竹管制成的校正乐律的器具,以管的长短来确定音的不同高度,从低音管算起,成奇数的六个管称“律”;成偶数的六个管称“吕”,后来“律吕”作为音律的统称)。
◎ 旧诗的一种体裁:律诗。
◎ 姓。
详细字义
◎ 律 lǜ
〈名〉
(1) (形声。从彳( chì),聿( yù)声。本义:法律;法令)
(2) 同本义 (多指具体的规则、条文) [law]
律,均布也。——《说文》
出以律。——《易师》
律,法也。——《尔雅·释诂》
天下既定,令萧何次律令。——《汉书·高帝纪》
兵大律在谨,论敌察众,则胜负可知也。——《商君书·战法》
以律非故杀。——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律则(律条);律贯(法律系统);律科(法令条文);律度(规矩,法度);律纪(纪律);律贯(指法律系统);律斩(依法斩决)
(4) 律管,古代用来校正乐音标准的管状仪器。以管的长短来确定音阶。从低音算起,成奇数的六个管叫律,成偶数的六个管叫吕。统称十二律 [a series of standard bamboo tuning pitch-pipes used in ancient music]
截竹为管谓之律。——蔡邕《月令章句》
(5) 又如:律本(指黄钟。黄钟为十二律的开始,其他各律均由此推衍而相生,所以称为律本);律管(律琯。用竹管或金属管制成的定音器具)
(6) 音律,乐律。古人按乐音的高低分为六律和六吕,合称十二律[temperament]
五声六律十二管。——《礼记·礼运》
(7) 又如:律尺(古代用以制定乐律的度尺);律吕(乐律的通称);律均(古乐的十二律与五韵);律历(指乐律和历法)
(8) 律诗的简称 [lüshi]。如:律切(切合格律);律手(掌握格律的能手)
(9) 佛教的戒律 [discipline]。如:律藏(佛教经典中关于戒律的著作的总称);律仪(僧侣遵守的戒律和立身的仪则);律爷(小道士对师父的敬称)
(10) 古代爵位的等第 [grade in ancient rank of nodility]
有功德于民者,加地进律。——《礼记·王制》
(11) 指季节和气候 [season and climate]
大地回春律,山川扫积阴。——陆游《春望》
词性变化
◎ 律 lǜ
〈动〉
(1) 约束 [restrain]
五伯兼并,而以桓律人。——《韩非子·难四》
抱持多反倒,威怒不可律。——李商隐《娇儿诗》
(2) 又如:律人(约束他人);律身(律己)
(3) 遵循 [follow]
劳知而不律先王。——《荀子·非十二子》
(4) 击 [beat;hit]
闇漠感突,上击下律。——枚乘《七发》
◎ 律 lǜ
〈形〉
(1) 高 [high]
南山律律。——《诗·小雅·蓼莪》
(2) 又如:律律(山高峻的样子);律魁(高大的样子)
[①][bù]
[《廣韻》分勿切,入物,非。]
(1)无,没有。
(2)非,不是。
(3)不到,未。
(4)副词。表否定。
(5)副词。表禁止。勿,不要。
(6)副词。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
(7)副词。方言。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
(8)副词。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
(9)副词。“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名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
(10)副词。跟“便”“就”搭用,表示选择。
(11)副词。方言。不用;不要(限用于某些套语)。
(12)助词。无义。用以足句或加强语气。
(13)助词。无义。表示反问语气。
(14)通“丕”。大。
[②][fǒu]
[《廣韻》方久切,上有,非。]
同“否1”。
[③][fōu]
[《廣韻》甫鳩切,平尤,非。]
姓。汉有不疑。见《後汉书·皇甫规传》。
[④][fū]
[《集韻》風無切,平虞,非。]
花蒂。
[⑤][pǐ]
[《韻补》補美切,上紙]
通“否2”。
(1)邪僻。
(2)鄙,不敬重。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宋朝·张栻《立春偶成》
黄钟应律好风催,阴伏阳升淑气回。—— 宋朝·朱淑真《冬至(朱淑真)》
律变新秋至,萧条自此初。花酣莲报谢,叶在柳呈疏。—— 唐朝·司空曙《立秋日》
分茶攧竹,打马藏阄;通五音六律滑熟,甚闲愁到我心头。—— 元朝·关汉卿《一枝花·不伏老》
季秋甫强半,霜降才应律。—— 明·王鏊《壬戌九月·季秋甫强半》
清芬煦严律,玉骨洗寒露。—— 宋·冯时行《出效以江路野梅香为韵得路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