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缓,慢慢地:徐步。徐缓。徐图。徐徐。
◎ 姓。
详细字义
◎ 徐 xú
〈动〉
(1) (形声。从彳( chì),余声。双人旁与行走有关。本义:慢步走)
(2) 同本义 [walk slowly]
徐,安行也。——《说文》
乃徐有说。——《易·困》。虞注:“坤为徐。”
徐其攻而留其日。——《战国策·宋策》
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孙子·军争》
摄提运衡,徐至于射宫。——《文选·张衡·东京赋》
(3) 散开 [spread]
執徐之岁,岁早旱,晚水。——《淮南子》
词性变化
◎ 徐 xú
〈形〉
(1) 缓慢 [gently;slowly]
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庄子·天道》
入而徐趋。——《战国策·赵策》
此事当徐议之。——《宋史》
徐有得也。——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徐而察之。——宋· 苏轼《石钟山记》
余韵徐歇。
徐以杓酌油沥之。——宋· 欧阳修《归田录》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苏轼《前赤壁赋》
(2) 又如:徐议(从容商议);清风徐来;徐回(缓慢地回旋运转);徐行(缓慢前行);徐步(缓慢步行);徐呼(发声舒缓的弱音);徐疾(或慢或快)
(3) 安闲的样子 [leisurely]
宜为人主,安徐而重固。——《国语》
(4) 又如:徐言(缓言;低声细语);徐婉(舒缓委婉);徐详(舒缓安详)
(5) 全,都。通“俱” [all]
鲁人徐伤 归父之无后也。——《公羊传·成公十五年》
◎ 徐 Xú
〈名〉
(1) 古州名。古徐州的简称 [Xuzhou],古九州之一。古徐州约在今江苏、山东、安徽的部分地区。汉以后各代皆置徐州,辖地常有变更,大致都在今淮北一带。多以彭城(今江苏徐州市)或下邳(今江苏邳县)为治所
(2) 古国名 [Xu state]
仁义而徐亡。——《韩非子·五蠹》
循徐鲁之力。
(3) 徐族为古代九夷之一,分布在淮河中下游地区。周初建立徐国,后为吴国所灭。如:徐方(指古徐国);徐宅(古代徐戎所居之地,指徐国)
(4) 姓
徐夫人(姓徐,名夫人。一个收藏匕首的人)
(5) ——《战国策·燕策》
[①][xú]
[《廣韻》似魚切,平魚,邪。]
亦作“俆1”。亦作“蒣2”。“邪4”的被通假字。
(1)缓行。
(2)缓慢。
(3)雍容;安舒。
(4)皆,都。
(5)古九州之一。参见“徐州”。
(6)古国名。
(7)姓。
【卷二】【彳部】徐
安行也。从彳余聲。似魚切
徐,安稳缓行。字形采用“彳”作边旁,“余”作声旁。
安行也。从彳。余聲。似魚切。五部。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icidian,回复如:徐说文解字,可方便查询说文解字。
叹息此人去,萧条徐泗空。—— 唐朝·李白《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宋朝·苏轼《前赤壁赋》
徐郎老,恨断肠声在,离镜孤鸾。—— 宋朝·吴文英《新雁过妆楼·中秋后一夕李方庵月庭延客命小妓过新水令坐间赋词》
满空天是幕,徐转斗为车。—— 唐朝·刘禹锡《七夕二首》
翕习黄山下,纡徐清渭东。—— 唐朝·沈佺期《扈从出长安应制》
修竹夹左右,清风来徐徐。—— 唐朝·白居易《题西亭》
强起披衣坐,徐行处暑天。上阶来斗雀,移树去惊蝉。—— 唐朝·陆龟蒙《袭美见题郊居十首,因次韵酬之以伸荣谢》
徐行过君就书读,颇幸借屋今连闾。—— 宋·苏泂《次陆放翁韵》
已对西湖冰雪句,一时顿有更徐王。—— 宋朝·赵蕃《同徐斯远看王远父所藏僧圆契梅二首·西轩宜热竹能藏》
六国英雄漫多事,到头徐福是男儿。—— 唐朝·罗隐《始皇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