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粗心,不注意:忽视。疏忽。忽略。玩忽职守。
◎ 迅速,突然:忽而。忽然。忽地。忽高忽低。
◎ 长度和重量单位(十忽为一丝,十丝为一毫):忽微(极言细微)。微忽其微。
详细字义
◎ 忽 hū
〈动〉
(1) (形声。从心,勿声。本义:不重视;忽略)
(2) 同本义 [neglect]
忽,忘也。——《说文》
忽,轻也。——《广雅·释诂三》
奈何而忽。——《汉书·食货志》
忽于小过。——《汉书·王嘉传》
忽于道德。——《汉书·东平思王宇传》
不可忽也。——《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疏忽;忽忘(忘记);忽易(忽略,忽视);忽睨(傲视);忽怠(轻慢);忽慢(轻慢);忽薄(轻视)
(4) 好像 [seem]。如:忽似(恍若,好像);忽若(恍若,好像);忽怳(似有似无)
词性变化
◎ 忽 hū
〈副〉
(1) 忽然;突然 [suddenly]
忽逢桃花林。——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路转溪头忽见。——宋· 辛弃疾《西江月》诗
忽闻客大呼。——明· 魏禧《大铁椎传》
忽一人大呼。——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2) 又如:忽冷忽热;忽明忽暗;忽漫(忽而,偶然);忽剌巴(忽然);忽儿(突然,忽然);忽流(忽然)
◎ 忽 hū
〈形〉
(1) 急速 [swiftly]
其亡也忽焉。——《左传·庄公十一年》
忽反顾以游目兮。——《楚辞·离骚》
(2) 又如:忽眨(眼睛不停地开闭);忽焉(快速的样子);忽溜(转动的样子);忽腾腾(快迅奔腾的样子);忽骤(犹急速)
(3) 渺茫;辽远;恍忽 [dim;remote]
忽乎吾将行兮。——《楚辞·屈原·涉江》
◎ 忽 hū
〈名〉
(1) 中国古代的长度和重量单位,1忽等于1/1000分,即等于1/3000厘米或1/20000克 [hu]
(2) 姓
[①][hū]
[《廣韻》呼骨切,入没,曉。]
“芴2”的被通假字。
(1)忽略;不经心。
(2)轻视;怠慢。
(3)乱。
(4)灭亡;湮没。
(5)恍惚;不明貌。
(6)迅速。
(7)古代极小的度量单位名。
(8)同“笏”。
(9)象声词。
(10)副词。突然;忽然。
(11)副词。或;倘或。
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宋朝·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两情缠绵忽如故复畏秋风生晓路。—— 唐朝·王建《七夕曲》
故人一去无期约尺书忽寄西飞鹤。—— 宋朝·孙道绚《忆秦娥·季温老友归樵阳人来闲书因以为寄》
形影忽不见,翩翩伤我心。—— 魏晋·曹植《杂诗六首·其一》
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 魏晋·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三十二》
半夜衔枚,满城深雪,忽已亡悬瓠。—— 宋朝·李纲《念奴娇·宪宗平淮西》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唐朝·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 文森《九日(三载重阳菊)》
春风尔来为阿谁,蝴蝶忽然满芳草。—— 唐朝·李白《山人劝酒(劝酒相欢不知老)》
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唐朝·白居易《同李十一醉忆元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