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洪水。洪大。洪福。洪荒。洪亮。
◎ 大水:山洪。蓄洪。分洪。
◎ 姓。
详细字义
◎ 洪 hóng
〈名〉
(1) (形声。从水,共声。本义:大水)
(2) 同本义 [flood]
洪,洚水也。——《说文》
汤汤洪水方割。——《书·尧典》
洪水芒芒。——《诗·商颂·长发》
洪水横流。——《孟子·滕文公上》
(3) 又如:山洪;防洪;蓄洪;分洪;洪河(大河);洪峰
(4) 河道陡窄流急之处 [rapid]
定国既去逾月,复与 参寥师放舟洪下,追怀曩游,已为陈迹,喟然而叹。—— 宋· 苏轼《百步洪》
徐州百步洪, 吕梁上下二洪。—— 明· 陆容《菽园杂记》
(5) 河流分道之处 [divergence]
东江木落水分洪,伐尽黄芦洲渚空。—— 宋· 王安石《东江》诗
(6) 姓
词性变化
◎ 洪 hóng
〈形〉
(1) 大。与“小”相对 [grand;great]
洪波涌起。——《乐府诗集·曹操·步出夏门行》
声如洪钟。——宋· 苏轼《石钟山记》
(2) 又如:洪烈(巨大的功绩);洪仁(胸怀宽广,仁义待人);洪范(大名;伟业);洪慈(洪恩)
(3) 中医名词。谓脉象浮而有力 [full]。如:洪芤(指脉博阳虚,手指重按时有两边有而中间无,好像手指按葱管的感觉)
[①][hóng]
[《廣韻》户公切,平東,匣。]
“潂1”的今字。“共4”的被通假字。
(1)大水。
(2)大。与“小”相对。
(3)指河道陡窄流急之处。
(4)河流分道之处。
(5)量词。
(6)中医名词。谓脉象浮而有力。
(7)语首助词。三国魏阮籍《鸠赋》:“伊嘉年之茂惠,洪肇恍惚以發蒙。”清王引之《经传释词》卷三:“洪,發聲也。”参见“洪惟”。一说为“皆”义。参阅吴国泰《〈经传释词〉臆正》。
(8)象声词。
(9)姓。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魏晋·曹操《观沧海 / 碣石篇》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唐朝·杜甫《赠李白》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魏晋·曹操《观沧海》
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 唐朝·李白《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
都让洪涛恣汹涌,却把此峰孤绝。—— 宋朝·秦观《念奴娇·过小孤山》
衰发萧萧老郡丞,洪州又看上元灯。—— 宋朝·陆游《自咏示客》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唐朝·王勃《滕王阁序》
人肉馒头市肆卖,艮山门潮尧水洪。—— 宋·方回《秋风歌》
瞿塘险为三峡门,两岸束急洪涛奔。—— 明·道原法师《题川船出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