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体燃烧后剩下的东西,经烧制后形成的产品:纸灰。灰烬。洋灰。灰飞烟灭。
◎ 尘土:灰尘。
◎ 特指“石灰”:灰墙。灰膏。
◎ 黑白之间的颜色:灰色。灰质(脑和脊髓的灰色部分)。灰沉沉。
◎ 志气消沉:心灰意懒。
详细字义
◎ 灰 huī
〈名〉
(1) (会意。从手,从火。意思是火已熄灭,可以用手去拿。本义:火灰)
(2) 同本义 [ash]
灰,死火余烬也。——《说文》
毋烧灰。——《礼记·月令》。注:“火之灭者为灰。”
火过为灰。——《字汇》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满面尘灰烟火色。——唐· 白居易《卖炭翁》
纸灰之类。——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灰飞烟灭。——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 又如:灰灭(灰没。像灰烬般地被消灭);灰榇(盛放骨灰的木匣,亦指骨灰);灰罐(灰礶。盛墨的罐子);灰枵(灰烬和腐木。喻消亡);灰火(火灰);灰末(灰粉)
(4) 灰尘 [dust]
民间食盐,杂以灰土。——《宋史·食货志》
已衄而灰。——《韩非子·说林上》
素醰灰丝。——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5) 又如:路上都是灰;灰壤(尘埃);灰朴朴(尘垢满身;土头土脑);灰头灰脸(满面风尘的样子)
(6) 石灰的简称 [lime]。如:灰户(烧石灰的窑户);灰酒(下少许石灰澄清的酒);灰钉(石灰和铁钉);灰土(石灰土)
(7) 灰浆 [mortar]
和灰
词性变化
◎ 灰 huī
〈形〉
(1) 灰色。白色和黑色的混合色 [gray;grey]
面色灰死。——《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灰黪(暗灰色);灰鼠(灰色松鼠;也指灰鼠皮);灰不答(形容颜色陈旧暗淡);灰黑(浅黑色)
(3) 沮丧 [disheartened]。如:灰颓(灰心颓丧);灰气(丧气)
(4) 指辈分小 [junior]——常为贬意。如:灰子灰孙;灰孙子(辈份很低的人;比喻低人一等的人)
(5) 暗淡;懊丧 [gloomy]。如:灰念(心志寂静不动。即灰心);灰哑(阴暗沉寂);灰洞洞(灰雾弥漫而昏暗之貌)
(6) 肮脏 [dirty]。如:灰塌塌(肮脏杂乱貌);灰容土貌(形容面容龌龊丑陋);灰烟瘴气(喻污浊)
◎ 灰 huī
〈动〉
(1) 烧毁;燃烧 [burn]
不灰之木。——《抱朴子·释滞》
(2) 又如:灰焚(焚烧成灰,烧光);灰死(烧死;火灰熄灭)
(3) 碎裂 [take to pieces]。如:灰首(头颅碎裂);灰殒(灰身,灰粉,灰身粉骨,都指粉身碎骨)
[①][huī]
[《廣韻》呼恢切,平灰,曉。]
(1)物质充分燃烧后残留的粉状物。
(2)尘土;污垢。
(3)特指芦草灰。古人传说,在战争中受到围困,月亮就出现晕圈。以芦草灰画成圆环而缺其一面,则月晕相应亦缺,而敌之包围即松懈易破。
(4)特指古代候气的葭灰。
(5)石灰的省称。
(6)用灰洗濯。
(7)指涂刷。
(8)碎裂。
(9)烧毁;燃烧。
(10)介于黑色与白色之间的一种颜色。
(11)沮丧;消沉。
(12)不光彩;暗昧无知。
(13)关系疏远的。参见“灰孫子”。
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 清朝·曹雪芹《咏红梅花得“梅”字》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唐朝·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宋朝·高翥《清明日对酒》
流水翻催泪,寒灰更伴人。—— 唐·胡皓《和宋之问寒食题临江驿》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唐朝·李商隐《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先生名利比尘灰,绿竹青松手自栽。—— 宋朝·王汝舟《咏归堂隐鳞洞》
重阳初启节,无射正飞灰。—— 唐·阴行先《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唐·章碣《焚书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宋朝·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今日长安已灰烬,忍随南国对芳枝。—— 唐朝·王贞白《看天王院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