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濡以沫
基础信息
成语读音:xiāng rú yǐ mò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成语形式:ABCD式的成语 成语色彩:褒义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相;不能读作“xiànɡ”;濡;不能读作“xú”。
成语释义
濡:沾湿;沫:唾沫。水干了;鱼互相以吐沫沾湿;以维持生命。现比喻在困境中以微薄的力量相互救助。
成语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成语用法
相濡以沫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宾语、状语;含褒义。
成语典故
- 战国时期,庄子家贫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妻子叫他外出借粮食,他去找监河侯借粮。监河侯许诺秋后再借,庄子说这是远水不解近渴就回家。妻子让他再去别的地方借,他说要像车辙里的鲫鱼一样相濡以沫过日子,妻子只好偷偷地流泪
成语造句
1.而最重要的是,他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儿孙以及相濡以沫37年的发妻盖尔。
2.我也想有个愿意和我相濡以沫的人。
3.两个人相濡以沫,玛丽越长越高,而马克思越长越宽。
4.民主需要这样的「迴声室」,即使他们的讨论似乎只是一堆同质性支持者的相濡以沫。
5.可是明明了了的他在我心头已经开始消沉,尽管不曾也不会离开,但是和我相濡以沫的女子注定不会是她。
成语翻译
英语:help each other when both are in humble circumstances
字义分解
◎ 交互,行为动作由双方来:互相。相等。相同。相识。相传(chuán )。相符。相继。相间(jiàn )。相形见绌。相得益彰(两者互相配合,更加显出双方的长处)。
◎ 动作由一方来而有一定对象的:相信。相烦。相问。
◎ 亲自看(是否中意):相亲。相中(zhòng)。
◎ 姓。
◎ 沾湿,润泽:濡笔。濡湿。濡染。耳濡目染。相濡以沫(“沫”,唾沫,喻同处困境,以微薄之力相互救助)。
◎ 停留,迟滞:濡滞。
◎ 含忍:濡忍。
◎ 用,拿,把,将:以一当十。以苦为乐。以身作则。以邻为壑。以讹传讹。以往鉴来。
◎ 依然,顺,按照:以时启闭。物以类聚。
◎ 因为:以人废言。勿以善小而不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在,于(指时日):“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 目的在于:以待时机。以儆效尤。
◎ 文言连词,与“而”用法相同:梦寐以求。
◎ 用在方位词前,表明时间、方位、方向或数量的界限:以前。以内。
◎ 用在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可以。得以。
◎ 古同“已”,已经。
◎ 太,甚:不以急乎?
◎ 及,连及:富以其邻。
◎ 液体形成的许多细泡:沫子。泡沫。
◎ 指“唾沫”:相濡以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