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门弄斧
基础信息
成语读音:bān mén nòng fǔ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成语形式:ABCD式的成语 成语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弄;不能读作“lònɡ”。
成语释义
班:鲁班;即公输子;春秋时鲁国人。我国著名的木匠;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头。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
成语出处
宋 欧阳修《与梅圣俞书》:“昨在真定,有诗七八首,今录去,班门弄斧,可笑可笑。”
成语用法
班门弄斧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宾语;含贬义,表示能力不如人。
成语典故
- 鲁班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谁敢在鲁班门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也就是说,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太不谦虚的可笑行为,就叫做“鲁班门前弄大斧”,简称“班门弄斧”。这和俗语所说的“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其实,“班门弄斧”这句成语早在唐朝就有它的雏形了。文学家柳宗元在一篇序文中就有这样一句:“操斧于班郢之门,斯颜耳!”意思是说,在鲁班和郢人(也是一个操斧能手)的门前表现用斧子的本事,脸皮也太厚了。这句成语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卖弄自己的小本领。
成语造句
1.小明是电脑高手,我不敢在他面前班门弄斧。
2.小华的爸爸是围棋高手,你和他比试,不是班门弄斧吗?
3.你在著名华文作家的面前卖弄华文,岂不是班门弄斧。
4.他在火箭专家面前,班门弄斧,大谈什么力学推进,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5.他可是大名家,你别班门弄斧了。
成语翻译
英语:show off in the presence of an expert
日语:専門家の前で腕前を見せびらかそうとする;艖のほど知らず
俄语:бахвáлиться пéред знатокáми дéла
德语:vor einem Meister sein geringes Kǒnnen zeigen wollen
法语:étaler son peu de savoir devant un érudit
字义分解
◎ 一群人按次序排成的行列:排班。按部就班。
◎ 工作或学习的组织:班组。班级。班长。班主任。领班。
◎ 军队编制中的基层单位,在“排”以下。
◎ 工作按时间分成的段落,亦指工作场所:早班。下班。值班。班房。
◎ 定时开行(xíng)的:班车。班机。班期。
◎ 量词(a.用于人群,如“这班人真能干”;b.用于定时开行的交通运输工具,如“他搭下一班飞机走”)。
◎ 调回或调动(军队):班师。班兵。
◎ 古同“斑”,杂色。
◎ 姓。
◎ 建筑物的出入口,又指安装在出入口能开关的装置:门儿。门口。开门见山。
◎ 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电门。
◎ 途径,诀窍:门径。门道儿。
◎ 旧时指封建家族或家族的一支,现亦指一般的家庭:门第。门风。门婿。长(zhǎng )门长子。
◎ 事物的分类:分门别类。
◎ 宗教的教派或学术思想的派别:教门。门徒。
◎ 量词:一门大炮。
◎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