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肓:我国古代医学名称;心尖脂肪叫“膏”;心脏和膈膜之间叫“肓”。古代认为“膏肓”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后形容病情严重到无法治疗的程度。也比喻事态严重;无法挽救。也作“病在膏肓”。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年》:“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公曰:‘良医也。’厚为之礼而归之。”
病入膏肓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用于事物或人。
病入膏肓和“不可救药”;都形容病势严重;无法医治。但病入膏肓偏重在“病”;也比喻事态严重;无法挽救;“不可救药”偏重在“救”、“药”;比喻毛病很重;无法挽救;而且适用范围比病入膏肓广。
1.这种人恶性深植,早已病入膏肓,光用话劝已没有用了。
2.这些歹徒真是恶习难改,病入膏肓,希望法官判以极刑!
3.他已病入膏肓,医生也束手无策了。
4.由于母亲病入膏肓,这个新战士整日无精打采,茶饭不思。
5.染上毒癮若不能立即戒断,到了病入膏肓时,想戒也没用了。
英语:have no hope of recovery
日语:病(やま)い膏肓(こうこう)に蕑る,病気が不治の状態に蕑ったこと
俄语:на краю могилы
法语:être malade à la dernière extrémit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