恻:悲伤;隐:伤痛;恻隐:对遭受不幸的人表示同情。指怜悯受苦受难者的心情。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恻隐之心偏正式;作宾语;指有同情心。
恻;不能写作“侧”或“测”。
1.他强调人应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否则便是“非人也”。
2.儒家孟子认为人天生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所以人性本善。
3.人皆有恻隐之心,即使自己未曾蒙难,目睹着惨状,同样也会破坏我们内心的平静。
4.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5.亚伦之所以关注一个斯巴达少女,并不是因为她有多漂亮,或者是动了什么恻隐之心。
英语:in one's mercy
日语:惻隠(そくいん)の情(じょう)
则(打一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