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妫姓,出自西汉末期汉元帝皇后王政君之族,属于避难改姓为氏。西汉晚期,新都侯王莽逐渐成为西汉政坛上治国平天下的风云人物,依仗姑母王政君(汉元帝皇后)的权势成为大司马,汉元帝刘奭(公元前75~前33年)逝世后,立九岁的刘衎为汉平帝,王莽自己独霸汉朝廷政。为巩固自己的权势,王莽在汉平帝十二岁时,说服了太皇太后王政君,将自己的女儿立为皇后。可是婚礼后不到两年,随着年龄增长,汉平帝与王莽的冲突越来越激烈,王莽不许汉平帝的母亲卫姬与他团聚,还杀害了汉平帝的舅舅一家,以防止他们成为新一派的外戚。为此,汉平帝怀恨在心,情绪表露于外。王莽就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在王莽居摄元年(孺子婴元年,公元6年)索性毒死了汉平帝,立两岁的刘婴为帝,即孺子婴。而王皇后年仅十四岁就当上了“皇太后”。新朝初始元年(公元8年),王莽灭亡了西汉王朝,自立为帝,建立了新朝政权。自己的女儿当然也就不是太后了,被王莽封为“黄皇室主”。但他没想道,女儿竟是一个忠贞不渝的人,对父亲的行为痛斥不已,并屡次拒绝了父亲安排的改嫁他人。新朝地皇四年(西汉更始帝刘玄更始元年,公元23年),农民起义军绿林军攻入长安,杀死了王莽,烧毁了宫殿。王太后却不肯逃走,毅然迎向火海,化为灰烬。后来的晋朝长安县令潘岳在《西征赋》中这样评价这位王太后:“瞰康陵之孤坟,悲平后之专杰,央厥父之篡逆,蒙汉耻而不雪,激义成而引决,赴丹焰以明节,投宫火而焦糜,从灰熛而俱灭。”汉元帝皇后王政君之族属为避新都之乱,纷避各地,改姓易名。其中有羞于与王莽同姓者,遂易姓为果氏,以警“因果”之意,世代相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