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姓主要是以国名为姓氏,源于姬姓。周朝时,周武王将其异母弟耀之子渠封于岑(今陕西韩城一带),建立岑国,其后代以国名为姓。另外,少数民族中也有岑姓。如秦、汉之际百越族中就有俚族人改姓为岑。岑姓发源于今陕西韩城,后一支迁居南阳郡。东汉岑彭壮大了南阳岑姓名声。魏晋南北朝至隋唐,岑姓以南阳郡为中心,有徙于山西、山东、河北、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湖南等地者。五代十国至宋元时期,两湖等地岑姓有迁于今四川、重庆、广东、广西、云南、江西之地者。明初,山西岑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湖南、陕西、甘肃、宁夏、河北、北京等地。明中叶后,岑姓在全国分布更加广泛,福建、海南等地均有岑姓入籍。如今,岑姓尤以安徽、广东、广西等地为多。岑姓历史人物有岑彭,东汉名将。辅助刘秀开国立下赫赫战功。岑文本,贞观元年经李靖推荐,为中书舍人,起草文稿,既快又好。如果有策令大量积压,等待处理,他就命令人各执笔墨以待,他分别口授以记,一气呵成。岑参,唐诗人。世称岑嘉州,天宝进士。曾为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后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往来于北庭、轮台间。长于七言歌行及七言绝句。因从军多年,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和雄奇壮丽的塞外风光有深切感受,所作诗善描绘边塞奇景和战争场面,气势豪迈,语言多变,独具风格。诗风与高适相近,并称“高岑”,为盛唐边塞诗派杰出代表。后人辑有《岑嘉州诗集》。岑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六十七位。
岑参:荆州江陵人,唐代诗人。天宝进士,曾随高仙芝到安西、武威,后又往来于北庭、轮台间,官至嘉州刺史。长于七言歌行。所作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有《岑嘉州诗集》。
岑熙:岑彭玄孙,东汉大臣。袭爵,娶安帝妹涅阳长公主。少为侍中、虎贲中郎将,迁魏郡太守。任职期间,招聘隐逸,参论政事,得百姓赞颂。
岑彭:南阳棘阳(今河南新野东北)人,东汉初大将。更始时封归德侯,官至颍川太守。归刘秀后,任刺奸大将军,转战河北。刘秀即帝位,任为廷尉,行大将军事,积功封舞阴侯。旋奉令入蜀击公孙述,直拔武阳,进驻成都附近,为刺客所杀。
号栲栳山人。尝作三哀诗吊宋遗民之在里中者。沦落不偶。有《栲栳山人集》。
历史学家。名铭恕、汝懋,1912年毕业于北京高等专门税务学校。作财政、税务、邮政职员,工余潜心研读史书,并发表多篇论文和专著。遂得陈垣推荐,入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任研究员。1948年任中山大学教授。在历史考证、西北史地和隋唐史研究方面成果甚丰。著有《佛教天竺考释》、《黄河变迁史》、《先秦史》、《隋唐史》、《西周社会制度问题》、《府兵制度研究》、《西周文史论丛》、《西突厥史料补阙及考证》、《汉书西域传地理校释》、《隋书求是》、《岑仲勉学术论文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