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容:面貌。容貌。貌相。以貌取人。
◎ 外表的样子:礼貌。貌合神离。道貌岸然。
◎ 外观:全貌。
◎ 古书注解里表示状态、样子,如“飞貌”指飞的样子。
◎ 描绘,画像:“命工貌妃于别殿”。
详细字义
◎ 貌
皃 mào
〈名〉
(1) (形声。从豹省,皃( mào )声。本作“皃”,从“人白”,象人面形。儿,古文“人”字。本义:面容,相貌,容貌)
(2) 同本义(外在的仪表,生就的形象) [facial features;facial appearance;looks]
皃,颂仪也。——《说文》。按,面之神气曰颂,面之形状曰皃。
夫皃情之华也。——《国语·晋语》
貌思恭。——《论语》。皇疏:“动容谓之皃。”
貌耸神溢。——唐· 李朝威《柳毅传》
人之貌有与也。——《庄子·养生主》
子产蹴然改容更貌。——《庄子·德充符》
貌甚寝。——明· 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貌团团(形容面容姣圆、丰润的样子);貌侵(容貌丑陋);貌妍(容貌美丽);貌寝(相貌丑陋、消瘦);貌状(外貌;形象);貌容(容貌);貌色(容貌);貌肖(形貌相似)
(4) 外表的形象,外观 [outward appearance]
貌恭而心不服。——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5) 又如:貌为风厉(表面上做出严厉的样子);全貌(事物的全部情况;全部面貌);貌似(面貌相似。或指事物外表相似而内在不同)
(6) 神态,面部神情 [expression;countenance]
貌若男子所以恭敬,妇人之所以姣好也。——《说苑·脩文》
貌若甚戚者。——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7) 又如:貌禅(面部表情如僧徒入神。形容入神的样子)
(8) 通“緢”。细微的丝 [filament]
简孚有众,惟貌有稽。——《书·吕刑》。《说文》引作“帷緢。”
词性变化
◎ 貌 Mào
〈副〉
(1) 表面上 [superficial;ostensible;seeming]
北虽貌敬,实则愤怒。——宋· 文天祥《后序》
(2) 又如:貌受(表面上接受);貌是情非(表面做的与心里想的完全两样);貌离神合(表面上不同而实质上一致);貌合神离(表面上关系很亲密而实际上怀有二心。同貌合心离);貌敬(容貌恭敬)
[①][mào]
[《廣韻》莫教切,去效,明。]
亦作“1”。“皃1”的今字。
(1)面容;容颜。
(2)指面部神情。
(3)形状;姿态。
(4)外部表现。
(5)引申指表现,外示。
(6)犹言表面上。指行动、表现并非出于本心。
(7)礼貌。
(8)谓察知物体的形状。
(9)谓以好言好色取悦于人。
(10)像,仿效。
(11)古书注解常用字。相当于今“……样子”。
(12)传说中的兽名。
(13)通“藐”。细微。
(14)通“藐”。轻视。
(15)通“藐”。亦指不以诚相待。
(16)通“廟”。宫室。
[②][mò]
[《洪武正韻》末各切,入藥]
(1)描绘。
(2)指刺绣图像。
一片闲愁,想丹青难貌。—— 宋朝·柳永《尾犯·夜雨滴空阶》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唐朝·杜荀鹤《春宫怨》
为容不在貌,独抱孤洁。—— 宋朝·张炎《疏影·梅影》
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 唐朝·李白《前有一樽酒行二首》
织女云桥断,波神玉貌融。—— 唐朝·元稹《生春二十首》
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汉朝·司马迁《史记》
赛缓山舒逢日暖,花明柳暗貌春分。—— 明·方太古《社日出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