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祝贺:庆贺。庆祝。庆幸。庆典。庆功。
◎ 可祝贺的事:国庆。大庆。
◎ 姓。
详细字义
◎ 庆
慶 qìng
〈动〉
(1)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个“文”字,中间有个心,表示心情诚恳;右边是一张鹿皮。合起来表示带着鹿皮,真诚地对人庆贺。小篆字形上面是鹿字省略一部分;中间是“心”字,表心意;下边是“攵”( suī脚),表示“往”。意思跟甲骨文相同。本义:祝贺;庆贺)
(2) 同本义 [celebrate;congratulate]
庆,行贺人也。…吉礼以鹿皮为挚,故从鹿省。——《说文》。段注:“谓心所喜而行也。”
庆,贺也。——《广雅·释言》
庆子家驹。——《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
故庆其喜。——《国语·鲁语》
是以有庆矣。——《诗·小雅·裳者华》
蜀遣卫尉 陈震庆 权践位。——《三国志·吴主传》
苏秦见 齐王,再拜,俯而庆,仰而吊。——《史记·苏秦列传》
(3) 又如:庆忭(欢庆鼓掌);庆寿(祝贺生日);庆问(庆贺问候);庆官酒(庆祝升官的酒宴);庆成宴(庆贺祭祀典礼圆满成功的宴会);庆松(庆贺)
(4) 赏赐 [award]
农夫之庆。——《诗·小雅·甫田》
(5) 又如:庆赏(行赏奖励)
词性变化
◎ 庆
慶 qìng
〈名〉
(1) 喜;福庆,吉庆 [occasion of celebration]
孝孙有庆。——《诗·小雅·楚茨》
一人有庆,兆民赖之。——《书·吕刑》
(2) 又如:寿庆;校庆;国庆;庆色(喜色);庆会(喜庆宴会);庆门(福庆之家);庆殃(福庆与祸殃)
(3) 福泽。有幸的事 [blessing]
有庆未尝不怡。——《国语·周语》。注:“福也。”
(4) 如:余庆;庆云(庆烟。祥瑞的云气);庆霄(吉祥的云气);庆灵(景云与灵芝);庆绪(福善的事业);庆延(福泽绵延);庆祉(福泽);庆室(吉宅)
(5) 通“卿”。卿士,大臣掌事者 [a minister or a high official in ancient times]
作率庆士,躬恤卫国。——《礼记·祭统》
(6) 姓
[①][qìng]
[《廣韻》丘敬切,去映,溪。]
“庆1”的繁体字。
(1)祝贺;庆贺。
(2)引申为庆幸。
(3)善,善事。
(4)赏赐,褒美。
(5)引申为恩遇。
(6)福泽。
(7)引申为祥瑞。
(8)姓。春秋齐有庆封。见《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②][qiāng]
[《集韻》墟羊切,平陽,溪。]
发语词。
[③][qīng]
[《集韻》丘京切,平庚,溪。]
通“卿1”。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唐朝·舒頔《小重山·端午》
有熊有罴,有猫有虎,庆既令居,韩姞燕誉。—— 先秦·诗经《韩奕》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近代·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年年重九庆,日月奉天长。—— 唐朝·沈佺期《九日临渭亭侍宴应制得长字》
蛛丝度绣针,龙麝焚金鼎。庆人间七夕佳令。—— 元朝·卢挚《沉醉东风·七夕》
人生愿得同欢会,把四季良辰须记,乞巧年年庆七夕。—— 元·杜仁杰《商调·集贤宾北》
孝孙有庆,报以介福,万寿无疆。—— 先秦·佚名《诗经》
黍稷稻粱,农夫之庆。报以介福,万寿无疆。—— 先秦·佚名《诗经》
十载庆元宵,满耳番腔鼓。欲识尊前太守谁,起向尊前舞。—— 宋朝·刘辰翁《卜算子·元宵》
朝廷属休兰会兵,秦人倚庆为长城。—— 宋朝·晁补之《送龙图范丈德孺帅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