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落叶乔木或灌木,果实是普通水果,品种很多:梨膏。广梨。鸭梨。
详细字义
◎ 梨
棃 lí
〈名〉
(1) (形声。从木,利声。梨为棃的俗字。本义:木名。果实也称梨)
(2) 同本义 [pear]
棃,梨果也。——《说文》
楂棃姜桂。——《礼记·内则》
千树万树梨花开。——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 落叶乔木,叶子卵形。花多白色,果子多汁,可食。如:梨枣(古代印书的木刻板。因多用梨木、枣木刻成,故称);梨栗(梨树和栗树);梨云(梨雪,梨英,梨霜,梨蕊,梨花。梨树的花,一般为纯白色)。又指梨树的果实。如:梨果(梨子);梨头(小梨);梨条(用梨子所做的条状果脯);梨干(梨子加工制的果干)
(4) 通“黎”。黎民,人民 [the common people]
棃烝殷,罔荒饥。——汉《竹邑侯相张寿碑》
棃庶赖祉。——汉《桐柏淮源庙碑》
(5) 又如:梨元(亦作黎元。民众,梨,通“黎”);梨氓(亦作黎氓。黎民,民众。梨,通“黎”)
词性变化
◎ 梨 lí
〈形〉
黑;年老 [black;old]。指老人面色如冻梨
梨,老也。东齐曰眉, 燕 代之北鄙曰梨。——《方言》
班黑谓之棃黮。——《通俗文》
九十曰鲐背,或曰冻梨皮,有斑点如冻梨色也。——《释名》
◎ 梨 lí
〈动〉
(1) 通“剺”。割 [cut]
是故博带棃,大袂裂,文绣染。——《管子·五辅》
分棃单于,磔裂属国。——《汉书·扬雄传》
(2) 又如:梨面(以刀划面。中国古代匈奴一些民族的风俗,凡遇大忧大丧,就用刀划脸,表示哀痛)
匈奴闻 秉卒,举国号哭,或至棃面流血。——《后汉书·耿秉传》
[①][lí]
[《廣韻》力脂切,平脂,來。]
亦作“梸1”。亦作“棃1”。
(1)果木名。落叶乔木,叶子卵形。花多为白色。果实多汁,可食。
(2)梨树的果实。
(3)草名。
(4)年老。
(5)通“剺”。割裂,剖离。
(6)通“黎”。参见“梨庶”、“梨氓”。
夜来能有几多寒,已瘦了、梨花一半。—— 唐朝·黄升《鹊桥仙·春情》
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 宋朝·赵鼎《寒食(寂寂柴门村落里)》
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宋朝·周晋《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柳叶随歌皱,梨花与泪倾。—— 宋朝·黄庭坚《南歌子·槐绿低窗暗》
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 唐朝·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宋朝·李清照《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 唐朝·元稹《离思五首》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唐朝·白居易《长恨歌》
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宋朝·梅尧臣《苏幕遮·草》
梨花最晚又凋零,何事归期无定准。—— 宋朝·欧阳修《玉楼春·去时梅萼初凝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