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直气壮
基础信息
成语读音:lǐ zhí qì zhuàng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形式:ABCD式的成语 成语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释义
直:正确、合理、充分;气壮:气势旺盛。理由正确、充分;说话的气势就很盛。
成语出处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1卷:“便提我到阎罗殿前,我也理直气壮,不怕甚的。”
成语用法
理直气壮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成语辩形
理直气壮和“振振有词”;都可形容因自以为理由充分而说话应该气盛。但理直气壮是因为理足而气壮;有时指语言;有时指行动、行为;“振振有词”是有充分的理由;主要是指语言。
成语造句
1.孩子理直气壮地相信童话和梦想,而我们微笑的怀疑,用我们自以为是的沧桑。
2.我们先要自己以身作则,然后才能理直气壮地指出别人的缺点。
3.理直气壮:他的话理直气壮,说得大家不知如何回答。
4.这位律师在法庭上理直气壮地为被告辩护。
5.愿你我在单身日子里积极生活,不因寂寞而着急恋爱,如此才能理直气壮的对着那些嫌弃单身的人说,我虽单身,但我优秀。等将来找到那个对的人时,也可把温暖给那个陪我们细水长流的人。亲爱的,你不必害怕,岁月有的是时间让你遇见更好的人
成语翻译
英语:be bold and straight
日语:道理が充分にあるので意気が盛(さか)んである
俄语:с чувством своей правоты
德语:mit voller Berechtigung <mit Fug und Recht>
字义分解
◎ 物质本身的纹路、层次,客观事物本身的次序:心理。肌理。条理。事理。
◎ 事物的规律,是非得失的标准,根据:理由。理性。理智。理论。理喻。理解。理想。道理。理直气壮。
◎ 自然科学,有时特指“物理学”:理科,数理化。理疗。
◎ 按事物本身的规律或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加工、处置:理财。理事。管理。自理。修理。总理。
◎ 对别人的言行作出反应:理睬。答理。
◎ 古代指狱官、法官。
◎ 姓。
◎ 不弯曲:直线。直角。直径。直立。直截了当。直觉(jué)。直观。
◎ 把弯曲的伸开:直起腰来。
◎ 公正合理:是非曲直。理直气壮。耿直。正直。
◎ 爽快,坦率:直爽。直率(shuài)。直谏。直诚。直言不讳。
◎ 一个劲儿地,连续不断:一直走。直哭。
◎ 竖,与“横”相对:不要横着写,要直着写。
◎ 汉字笔形之一,自上至下。
◎ 姓。
◎ 大,有力,强盛:强壮。壮士。壮心。壮烈。壮美。兵强马壮。
◎ 增加勇气和力量:壮胆。壮行(xíng )。以壮声势。
◎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及云南、四川、贵州等省(旧作“僮”):壮族。壮锦。壮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