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两语
基础信息
成语读音:sān yán liǎng yǔ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形式:ABCD式的成语 成语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语;不能读作“yù”。
成语出处
元 施惠《幽闺记 姐妹论思》:“有三言两语,寄也无因。”
成语用法
三言两语联合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形容说话简明扼要。
成语辩形
三言两语和“片言只语”;都形容简短的几句话。但“片言只语”侧重于“简短、零碎”;并可以指零碎的文字材料;三言两语侧重很少几句。
成语造句
1.他匆匆地赶来,三言两语做了交代,又匆匆地离开了。
2.本来三言两语就能说清的事,而奶奶却絮絮叨叨说了半天,还让人弄不清她到底想说啥。
3.老师只用三言两语就把道理讲明白了。
4.这个问题班长用了半小时都没有解释清楚,班主任老师只用了三言两语就说清楚了。
5.因为电话费太贵,小明妈妈给小明打电话总是三言两语把问题说清楚就挂断了。
成语翻译
英语:in a few words
日语:二言三言 (ふたことみこと)
俄语:в двух словáх <вкрáтце>
德语:in wenigen Worten
成语谜语
陈述说评话(打一成语) | 五句话(射成语一句) | 真心话儿互倾诉(打一成语) | 分开五句话 (打成语一) | 十人讨论,一半不说(打一成语) | 真心话对我说(打一成语)
字义分解
◎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
◎ 表示多次或多数:三思而行。三缄其口。
◎ 讲,说:言说。言喻。言道。言欢。言情。言必有中(zhòng )(一说就说到点子上)。
◎ 说的话:言论。言辞(亦作“言词”)。语言。言语。言简意赅。
◎ 汉语的字:五言诗。七言绝句。洋洋万言。
◎ 语助词,无义:言归于好。“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 姓。
◎ 数目,二。一般用于量词和“个、半、千、万、亿”前:两个黄鹂。两本书。
◎ 双方:两可。两边。两便(客套用语,彼此方便)。两旁。两侧。两袖清风。两败俱伤。
◎ 中国市制重量单位:十两(一市斤。旧制为十六两一市斤)。半斤八两(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含贬义)。
◎ 表示不定数目:两下子。两着儿(zhāor )。
◎ 话:语言。汉语。英语。语录。语汇。语重心长。
◎ 指“谚语”或“古语”:语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 代替语言的动作:手语。旗语。
◎ 说:细语。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