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姓的来源大致有两个。一, 源自国名。帝舜的后代胡公满被周武王封于陈国(今河南东部和安徽部分地区), 并将其女嫁给他, 伺奉舜祠, 其后人以国名为姓。二, 源自少数民族改姓。例如, 北魏鲜卑族原有三字姓侯莫陈氏, 后随北魏孝文帝迁都到洛阳, 在孝文帝实行汉化改革时改为单姓陈氏。此外, 还有白姓、高姓等姓改为陈姓。陈国灭亡后, 陈闵公的长子剑, 为避亡国之祸, 改名为衍, 称陈衍, 逃到阳武户牖(在今河南兰考东北); 还有一支是因避难而移居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西晋末年, 中原战乱频繁, 各界人士纷纷渡江南逃, 移居江南各省, 有一批人迁至今福建, 其中即有陈氏。陈姓历史人物有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 他和吴广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农民战争。陈平, 汉惠帝时左丞相, 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宰相之一。陈琳, 汉末文学家, “建安七子” 之一。陈寿, 西晋史学家, 《三国志》作者, 《三国志》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为四史。玄奘, 姓陈名祎, 世称三藏法师, 是《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陈子昂, 唐代文学家, 他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对唐代诗歌发展影响巨大。现当代著名的陈姓人物如大家熟知的陈独秀, 1915年创办《新青年》, 他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陈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十位。
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历官河南左、右布政使、右副都御史、广西巡抚。曾分理彰德诸府。开水田千顷,建“滏阳书院”。光宗时,任兵部右侍郎,总督两广军务兼巡抚广东。讨擒土酋岑懋仁、黄德隆等,焚烧青州澳夷巢穴。升兵部左侍郎。天启二年(1622)疏陈四事,违帝意。不久兼户、工部侍郎,专理军需。次年卒官。赠尚书。
雍熙进士。历澧、怀二州推官、秘书郎等。咸平四年(1001),上疏请置谏官、择法吏、简格令、省冗员、行公举。景德初,预修《册府元龟》,迁右正言,充龙图阁待制。召为翰林学士,同修国史。大中祥符九年(1016),拜参知政事。天禧大礼,为天书仪卫副使、参详仪制奉宝册使。卒,赠右仆射,谥文僖。博闻强记,著有文集百卷,《唐纪》四十卷。
明都御史、东林党魁陈于廷之子。明末“四公子”之一。明末,因党祸被逮。明亡后,隐居土室,不入城市者十余年。著有《皇明语林》、《山阳录》、《雪岑集》、《交游录》、《秋园杂佩》。顺治十三年卒。
自号白牛居士。举进士,又举制科。熙宁三年(1070),以屯田员外郎知山阴县。朝廷推行青苗法,拒不奉令,舜俞上奏称,以一赋敝海内,非王道之举。贬监南康军盐酒税,卒,苏轼著文赞颂其学术才能。
中明法科。建炎元年(1127),知德安府,旋除德安府、复州、汉阳军镇抚使。改知顺昌府,金兵攻城,与刘锜督战,击败金兵。年七十而死。赠右正议大夫,后追封忠利侯。著《攻守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