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丝马迹
基础信息
成语读音:zhū sī mǎ jì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形式:ABCD式的成语 成语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迹;不能读作“jī”。
成语释义
比喻隐约可寻的线索。蛛丝:蜘蛛丝;马迹:灶马的痕迹。
成语出处
唐 杨筠松《龙经 武曲星》:“抛梭马迹,蛛丝长,梭中自有丝不断。”
成语用法
蛛丝马迹联合式;作主语、宾语、状语;含贬义。
成语辩形
蛛;不能写作“珠”;迹;不能写作“绩”。
成语造句
1.公安人员正在寻找罪犯犯罪的蛛丝马迹。
2.警探凭凶案的蛛丝马迹,三天之内便把凶手逮捕了。
3.只要做了坏事总会留下蛛丝马迹。
4.根据现场留下的蛛丝马迹,公安人员抓住了凶犯。
5.一个优秀的警察在办案中十分细心明察秋毫,不放过一点蛛丝马迹。
成语翻译
英语:clues
日语:わずかな手(て)がかり
俄语:наводящие данные <нить>
法语:toile d'araignée et trace de cheval <indices>
字义分解
◎ 蚕吐出的像线的东西,是织绸缎等的原料:蚕丝。丝绸。缂(kè)丝(中国特有的一种丝织的手工艺品。亦作“刻丝”)。
◎ 像丝的东西:铁丝。菌丝。肉丝。游丝。
◎ 细微,极小:一丝不苟。
◎ 绵长的思绪或感情:情丝。愁丝。
◎ 中国市制重量单位(一丝等于千分之一分):丝毫(喻极少,极小,一点儿)。丝恩发(fà)怨(指极小的恩怨)。
◎ 公制长度单位,一米的十万分之一(亦称“忽米”、“道”)。
◎ 指弦乐器:丝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竹”指管乐器)。
◎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 哺乳动物,颈上有鬃,尾生长毛,四肢强健,善跑,供人骑或拉东西:马匹。骏马。马到成功。马首是瞻(喻跟随别人行动)。
◎ 大:马蜂。马勺。
◎ 姓。
◎ 脚印:踪迹。足迹。血迹。笔迹。
◎ 物体遗留下的印痕:印迹。
◎ 前人遗留下的事物:古迹。实迹。
◎ 追寻踪迹:“汉求将军急,迹且至臣家”。
◎ 据实迹考知:“迹汉功臣,亦皆割符世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