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荒马乱
基础信息
成语读音:bīng huāng mǎ luàn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形式:ABCD式的成语 成语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荒;不能读作“huǎnɡ”。
成语释义
兵、马:指战争;荒:荒乱。指社会秩序极端不安定。形容战时社会动荡不安;混乱的情景。
成语出处
明 李唐宾《梧桐叶》第四折:“不然,那兵荒马乱,定然遭驱被掳。”
成语用法
兵荒马乱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战争时期,社会动荡不安的混乱状。
成语典故
-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在陈国闲居等待封官。吴王夫差灭了越国后,势力强大,带领披发左衽的吴兵乘机攻打陈国,陈君连夜潜逃,孔子还是按计划去主持祭祀仪式,外面兵荒马乱,乐工继续奏乐,弟子们强拉他上车,逃出陈国前往蔡国
成语造句
1.那年头,兵荒马乱的,可为了一家人能活下去,爷爷还得常年在外奔波。
2.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她带着五个孩子,整天提心吊胆地过日子。
3.小秀才答:"兵荒马乱糟践了。"。
4.在那兵荒马乱的年月里,黎民百姓流离失所,不得安宁。
5.正处兵荒马乱之时,饿死的人不知凡几。
成语翻译
英语:turmoil and chaos of war
日语:戦争で世(よ)の乱(みだ)れるさま
俄语:врéмя смут и войн
德语:Kriegswirren
字义分解
◎ 武器:兵器。兵刃。兵不血刃(兵器上面没有沾血,指不经过战斗而取得胜利)。
◎ 战士,军队:兵士。兵卒。兵丁。兵戎相见(指武装冲突)。
◎ 与军事或战争有关事物的统称:兵法。兵家。兵机。兵衅(战争的争端)。兵书。兵谏(进谏时以武力要挟,迫使必从)。兵荒马乱。兵贵神速。
◎ 年成不好,收成不好:荒年。灾荒。防荒。备荒。
◎ 长满野草,或无人耕种:荒芜。荒地。开荒。
◎ 废弃:荒废。荒疏。荒置。业精于勤,荒于嬉。
◎ 冷落偏僻:荒村。荒郊。荒落(luò)(a.荒凉冷落;b.荒疏衰退)。荒颓。
◎ 严重缺乏,不够用:煤荒。
◎ 不实在的,不正确的:荒信。荒唐(a.浮夸,不实在;b.行为放荡。“唐”均读轻声)。
◎ 放纵,迷乱:荒淫。荒腆(沉湎于酒)。
◎ 远,边远的地方:荒远。荒遐。八荒。
◎ 扩大:“天作高山大王荒之”。
◎ 包有:“奄有龟蒙,遂荒大东,至于海邦”。
◎ 工业上指没有经过精细加工的:荒子(毛坯)。
◎ 哺乳动物,颈上有鬃,尾生长毛,四肢强健,善跑,供人骑或拉东西:马匹。骏马。马到成功。马首是瞻(喻跟随别人行动)。
◎ 大:马蜂。马勺。
◎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