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指人从出生到死亡。后形容冒生命危险;不顾个人安危。也作“出死入生”。
先秦 李耳《老子》第50章:“出生入死,生之徒(途)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出生入死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用于赞扬人英勇无畏。
出生入死和“赴汤蹈火”;都表示“不避艰险;奋不顾身的精神”。但出生入死偏重在冒随时死去的危险;一般用来表示不顾个人生命危险的经历。在程度上重于“赴汤蹈火”;“赴汤蹈火”偏重在不畏艰险;一般用表示决心和心愿。
1.朝鲜战场上,为了保家卫国,中朝将士们一起出生入死。
2.两个战友在出生入死的战斗中结下了情同手足的友谊。
3.老一辈革命家冒着枪林弹雨,出生入死地和敌人搏斗,推翻了三座大山,新中国来之不易啊!
4.封豕长蛇,无巾帼英雄地,出生入死,火里青莲蕊。
5.想起为了新中国成立而出生入死的革命先烈,我们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英语:brave countless dangers
日语:生死(せいし)を顧(かえり)みない,命(いのち)をかける
俄语:рисковáть жизнью
法语:risquer sa vie <s'exposer à la mort>
鬼门关止步 | 躲鬼进了城隍庙 | 躲鬼躲进城隍庙
人间地狱(打一成语) | 产房与太平房(打一成语) | 坠地而亡(打一成语) | 降世太平间(打一成语) | 溺婴(打一成语) | 人事有代谢(打一成语) | 太平门、太平间(打一成语) | 鬼门关 (打一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