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毛不拔
基础信息
成语读音:yī máo bù bá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成语形式:ABCD式的成语 成语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毛;不能读作“mǎo”。
成语释义
连一根汗毛也不肯拔出来。形容为人十分吝啬;自私。
成语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成语辩形
一毛不拔和“爱财如命”都形容极其吝啬;“爱财如命”含有“极其贪婪”的意思;一毛不拔没有;一毛不拔含有“自私”的意思。“爱财如命”没有。
成语典故
- 出处《孟子 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项放踵,利天下,为之。释义一根汗毛也不肯拔比愉非常吝啬自私。故事墨子,名翟,是站国时期的大思想家,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反对战争。差不多与墨子同一时期,有一位叫杨朱的哲学家,反对墨子的“兼爱”,主张”贵生”“重已”,重视个人生命的保存,反对他人对自己的侵夺,也反对自己对他人的侵夺。有一次,墨子的学生离滑厘问杨朱道:“如果拔你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到好处,你干不干?”“天下人的问题,决不是拔一根汗毛所能解决得了的!”离滑厘又说:“假使能的话,你愿意吗?”杨朱默不作答。当时的另一位大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孟子就此对杨朱和墨子作了评论:“杨子主张的是‘为我’,即使拔他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利,他也是不干的,而墨子主张‘兼爱’,只要对天下人有利,即使自己磨光了头顶,走破了脚板,他也是甘心情愿的。”
成语造句
1.他就像只铁公鸡,一毛不拔。
2.这个人太吝啬,简直一毛不拔。
3.如果社会上人人都一毛不拔,还有什么人情味可言!
4.这种人真是一毛不拔的吝啬鬼。
5.这个人是有名的铁公鸡,一毛不拔。
成语翻译
英语:unwilling to give up even a hair
日语:非常(ひじょう)にけちである
俄语:быть крáйне скупым <скряга>
德语:sich nicht einmal ein Haar ausrupfen wollen <die Hand auf der Tasche halten>
法语:pingre <ladre>
成语歇后语
缺口的镊子 | 铁打的公鸡 | 好牙刷 | 癞皮象 | 冷水烫鸡 | 凉水煺鸡 | 瓷公鸡铁仙鹤 | 缺口镊子 | 铁公鸡 | 冷火煺鸡
成语谜语
十分坚韧(打一成语) | 若蚤处其中,当脱颖而出(打一成语) | 稳重者方可提升(打一成语) | 初试慌乱致落选(打一成语) | 十分要紧(打一成语) | 胜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数,今乃于先生而失之(打一成语) | 超级好牙刷(打一成语) | 蓄须留发(打一成语) | 铁公鸡(射成语一句)
字义分解
◎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
◎ 纯;专:专一。一心一意。
◎ 全;满:一生。一地水。
◎ 相同:一样。颜色不一。
◎ 另外的:蟋蟀一名促织。
◎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一算。试一试。
◎ 乃;竞:一至于此。
◎ 部分联成整体:统一。整齐划一。
◎ 或者:一胜一负。
◎ 初次:一见如故。
◎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7”。
◎ 抽,拉出,连根拽出:拔腿。拔草。拔牙。拔苗助长。
◎ 夺取军事上的据点:连拔数城。
◎ 吸出:拔毒。拔火罐儿。
◎ 选取,提升:提拔。拔擢。
◎ 超出,高出:海拔。挺拔。拔地(山、树、建筑物等高耸在地面上)。拔尖儿。出类拔萃。
◎ 把东西放在凉水里使变凉:把西瓜放在冰水里拔一拔。
◎ 改变:坚韧不拔。心志不可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