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势已去
基础信息
成语读音:dà shì yǐ qù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成语形式:ABCD式的成语 成语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释义
大势:指有利的局势。有利的形势已经失去;前途没有希望。
成语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程子说天命之改,莫是大势已去。”
成语用法
大势已去主谓式;作谓语、宾语;指前途已经没有希望。
成语辩形
势;不能写作“事”;已;不能写作“己”;也不能写作“巳”。
成语造句
1.眼看大势已去,他们的贪婪和恐惧并不一定使他们团结起来,倒往往反而使他们四分五裂。
2.势,就是大势所趋,还是大势已去,懂得势的人,就是有智慧的人,成熟的人!刘一秒
3.缺少北约组织提供的空中军火来控制整个国家,他大势已去的仍挣扎在多重的前线中。
4.在这片未知的异界大陆上,统治者大势已去,天下大乱,鬼怪纵横,百姓苦不聊生。
5.周小东闻讯后半晌无语,明白大势已去。
成语翻译
英语:It is' all up with somebody one's day is gone.
字义分解
◎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 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
◎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
◎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
◎ 年长,排行第一:老大。
◎ 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
◎ 时间更远:大前年。
◎ 〔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
◎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
● 大
tài ㄊㄞˋ
◎ 古通“太”。
◎ 古通“泰”。
◎ 权力,威力:势力。权势。势利。势均力敌。
◎ 表现出来的情况,样子:姿势。气势。山势。局势。虚张声势。守势。势必。势能。势不可挡。因势利导。
◎ 止,罢了:学不可以已。死而后已。
◎ 表示过去:已经。事已至此。已往。业已。
◎ 后来,过了一些时间,不多时:已忽不见。
◎ 太,过:不为已甚。
◎ 古同“以”。
◎ 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由自己一方到另一方,与“来”相对:去处。去路。去国。
◎ 距离,差别:相去不远。
◎ 已过的,特指刚过去的一年:去年。去冬今春。
◎ 除掉,减掉:去掉。去皮。去势(a.阉割;b.动作或事情终了时的气势)。
◎ 扮演戏曲中的角色:他去男主角。
◎ 用在动词后,表示趋向:上去。进去。
◎ 用在动词后,表示持续:信步走去。
◎ 汉语四声之一:去声(a.古汉语四声的第三声;b.普通话字调中的第四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