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其中一支源于姬姓。春秋时秦国有大夫白乙丙,后人以名讳字为氏,即秦国的白氏,是为陕西白姓。另一支源自芈姓。为楚太子建之子白公胜的后人,即河南白姓。二是以地名为姓氏。古代“南夷”有“白民之国”,唐在此地置白州(今广西博白一带),国人以地名为氏,称为白姓。三是源自少数民族改姓。满族的白佳氏进入中原后遂改为姓白。战国时,河南白姓迁入陕西等地。秦始皇封白起之子白仲于太原,其子孙遂世居山西。魏晋南北朝时期,白仲之后形成太原郡望,进而或迁陕西韩城、渭南;或迁湖北襄阳;或迁河南洛阳。唐时,白仲后裔白温徙居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白锽居郑州(今属河南),白锽之孙为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晚年居洛阳香山,为白姓迁洛阳始祖,其后代散居于河南各地。五代时期,白姓迁居南阳,形成白姓南阳郡望。宋元时期,有白姓迁至南方。明初,白姓作为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山东、河北、河南、陕西、北京、天津等地。从清初开始,福建、广东白姓有陆续入居台湾,进而移居海外者。今日白姓以四川、山西、陕西、河南等省为多。白姓历史人物有白起,战国时秦国大将,被封武安君。善用兵,屡战屡胜。长平一役,坑杀赵军四十多万,后遭妒自杀。白居易,唐代杰出的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现实主义和朴素文风。诗文朴实无华,广为流传,相传老妇都能听懂。代表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白崇禧,国民党桂系将领。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均担任国民党军队重要职务,人称“小诸葛”。1949年时迁往台湾。白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二百六十七位。
祖籍隩州,本名桓,字仁甫,一号兰谷。金枢密院判官白华子。生长于中原兵乱之世。不仕。参加玉京书会,创作杂剧。宋亡于元,迁居建康。放浪诗酒。为元代四大剧作家之一。有词《天籁集》,杂剧《梧桐雨》、《墙头马上》等。
后徙居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贞元进士。元和初召入翰林为学士,拜左拾遗。喜进谏,又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忤权贵,贬江州司马。后历任忠、杭、苏三州刺史,河南尹、太子少傅。致仕后常与僧如满交往,自号“香山居士”。有《白氏长庆集》。(,参见《新唐书》)
字知退,居易弟。贞元进士。初授秘书省校书郎,后历拜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其文笔有兄风,辞赋尤精密。文集二十卷。(,参见《新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