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蜀:指三国时蜀国。蜀后主刘禅投降司马昭后;被安置在洛阳仍过荒淫生活;快乐得不想回国。
晋 习凿齿《汉晋春秋》:“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乐不思蜀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形容忘本。
乐不思蜀与“乐而忘返”有别:“乐而忘返”无“忘本”的意思;乐不思蜀则有“忘本”之意。
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又称刘阿斗。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王曹髦(máo)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京都许昌居住。魏王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乐不思蜀”这个成语。
1.我们身负重任,来此办正事,怎能乐不思蜀?
2.到了那个地方,顿觉到了人间仙境,妙不可言,人们尽情玩乐,忘乎所以。几个月过去,仍觉兴趣盎然,大有乐不思蜀的感觉。
3.在小溪边捡石头丢石头玩的乐不思蜀。
4.我不會忘記責任,更不會乐不思蜀,一旦學成,就會返國。
5.哪知他人到了外國,就乐不思蜀,連信都不寫回來了。
英语:too happy to think of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