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起名 测名
简单3步 马上取得好名字
姓氏:
性别:
日期:

*若宝宝未出生,日期请选择预产期

科学智能测名,揭开名字奥秘
姓名:
性别:
日期:

*请选择宝宝出生日期

每个宝宝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起名,更是宝宝人生中的头等大事。过去几年,由于千篇一律的起名套路,新出生宝宝的重名情况已经十分严重。如何起到一个顺心、顺眼、顺耳、顺意的好名字,就变成了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为了解决爸爸妈妈的这个小难题,我们利用专业的视角解读国学、音律、字形、语义等传统文化,让有寓意的好名字也能独树一帜。爸爸妈妈再也不用为选择好名字而发愁啦~

推荐去姓名字
智慧 外向 上进
美好 外向 富贵
光明 外向 美好
正直 幽默 美好
才华 外向 美好
容忍 外向 美好
外向 美好 勤奋
幸福 广阔 美好
优秀 富贵 和谐
外向 开朗 优秀
美好 和谐
幸福 才华 善良
prev
next
起名宜用字
属龙男孩起名宜用字
属龙女孩起名宜用字
百家姓小知识
常见姓氏 小众姓氏 复姓
姓氏起源

骆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源于姜姓。姜太公之后公子骆,后世子孙以祖名为姓。二是殷纣臣子恶来革的玄孙名为大骆,子孙以其名为姓。三是少数民族改姓,北魏代北人他骆拔氏,后改为骆姓。骆姓早期发源于今山东境内。秦汉至魏晋时期,北方的陕西,南方的浙江已有骆姓人。永嘉之乱时,骆姓南下,与原居浙江会稽的骆姓相融合,逐渐形成会稽郡望。隋唐时期,骆姓在今河南洛阳、内黄等地繁衍迅猛,成为著姓,并逐渐北迁至今河北、山西等地。宋元时期,江浙一带骆姓,播迁到今福建、广东,后又逐渐远迁云、贵等地。明初,骆姓作为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浙江、河南、河北、山东、北京等地。明中叶以后,沿海骆姓有渡海定居台湾者。如今骆姓尤以广东、贵州、北京等地为多。骆姓历史人物有骆宾王,唐代文学家。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他撰写《伐武曌檄》,武则天见后大加赞赏。徐失败后,他不知所终。其诗擅长长篇歌行,内容多写个人哀怨,为初唐四杰之一。骆绮兰,清代女画家、诗人。早年丈夫去世,潜心于诗文书画创作,抒发自己的孤寂之情。其出众的诗画才情,深得清袁枚、王昶诸等文坛名士的赏识。骆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一百五十二位。

基础信息
  • 拼音:luò
  • 部首:马
  • 总笔画:9
  • 繁体字:駱
  • 得姓始祖:姜太公、嬴大骆、姬骆、妫摇
  • 分布省份:天津,河北,江苏、山东,江西,四川等地
  • 得姓方式:以祖辈名字为姓氏
  • 百家姓位置:第152位
姓氏起源

濮姓起源出自姬姓。春秋时,卫国有大夫封于濮(今河南濮阳东濮城),其后以封地为姓。濮姓早期居住在今豫北地区。濮姓历史人物有明代官员濮真,远征高丽时被俘,拒绝诱降,自刎而死。濮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三百零九位。【源】①系自姬姓。濮,春秋时卫之鄄邑(故城在今山东鄄城北),为卫大夫之采邑,因氏(7,6,11,14,21)。②系自姜姓。姬,春秋时齐大夫采邑(故城在今河南濮阳东之濮城),因氏,见《姓苑》(10,62,69)。③系自熊姓。濮氏楚之族,即百濮(60,62,69)。春秋时活跃于湖北石首东南之夷人,书称百濮族,其后一支定居于河南濮河两岸,另一支迁入川,成为南北朝时巴中七姓之一(69)。④系自姚姓。舜之子散封于濮(故城在今河南濮河上流之濮阳、滑县、延津一带),亦为濮氏(8,60,69)。【望】鲁国、濮阳(12,60)、东鲁(17,418)。【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1%。尤以江苏多此姓。【人】濮坦,宋时归安人,隆兴登科,知龙溪县(21)。

基础信息
  • 拼音:pú
  • 部首:氵
  • 总笔画:17
  • 繁体字:濮
  • 得姓始祖:颛顼 舜
  • 分布省份:江苏
  • 得姓方式:以封地为姓
  • 百家姓位置:第309位
姓氏起源

商汤。薄氏的始祖是春秋时期宋国的大夫,据学者考证是商汤的后代,据《万姓统谱》记载,薄氏为商汤的后裔。古代的薄又叫薄城,就在今天的山东省曹县东南一带,又称毫,相传是炎帝后裔的封国。望族居于雁门郡,就是现在的山西省代县西北。故薄氏后人尊商汤为薄姓的得姓始祖。

基础信息
  • 拼音:pǔ
  • 部首:氵
  • 总笔画:13
  • 繁体字:溥
  • 得姓始祖:商汤
姓氏起源

顺姓源自芈姓,楚公族有顺氏。

基础信息
  • 拼音:shùn
  • 部首:页
  • 总笔画:9
  • 繁体字:順
  • 得姓方式:源自芈姓
姓氏起源

"周王朝初建时,周公旦的儿子被封到“凡”地,建立了凡国,人称凡伯。他的后代就以国名为姓氏。“凡” 地就在今河南省辉县市西南,即北云门镇凡城村西北,现遗址犹存,但该姓较为少见,河南省项城市凡腰庄,凡冲村以及贾岭镇凡楼村是凡姓;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樊营村、小樊营,太和县倪邱镇樊路口村、小樊庄都是凡姓,安徽省宿州市泗县瓦坊乡小凡村几乎也都是姓凡;安徽省涡阳县樊桥村与樊小自然村村也几乎是姓凡。安徽省利辛县永兴镇凡马庄村,樊老家村,凡寨子也是凡姓。关于凡姓的来源,许多姓氏古籍均有记载:1.《姓解·一一三·乙部》:“凡,姬姓。” 《广韵·凡》、《姓氏急就篇·下》、《姓苑》的记载相同:“凡,姓。周公之子凡伯之后。” 《通志·二六·二以国为氏》记载的更为详细:“凡氏:周公第二子凡伯之后,为周畿内诸侯。皇甫谧谓:‘凡氏避秦乱,添水为泛’”。 山东省汶上县、河南省偃师市东石坝《姬氏志》均记载:“周公少子封于凡,以国为氏。” 《中国古今姓氏大辞典》曰:“此以国为氏,系出姬姓。凡国故城在今河南辉县西南。”显然是黄帝后裔。2.笔误简化。另有部分樊姓人口因笔误或为求书写简单而改为凡姓。如萧姓和肖姓。"

基础信息
  • 拼音:fán
  • 部首:几
  • 总笔画:3
  • 繁体字:凡
  • 分布省份:湖南、天津等
  • 得姓方式:以国名为姓氏
姓氏起源

基础信息
  • 拼音:zhēn
  • 部首:王
  • 总笔画:9
  • 繁体字:珍
姓氏起源

百姓,姓氏名称,百姓望族居洛阳,起源分三支:一、出自上古,始祖为黄帝后人百倏。二、古高丽八姓之一,为百姓又一支。百姓发迹之处为河南南阳,现主要分布于北京、浙江、湖南、四川和重庆等地。

基础信息
  • 拼音:bǎi
  • 部首:白
  • 总笔画:6
  • 繁体字:百
  • 得姓始祖:栢皇氏、百丰、伯益、百里傒、摆言太。
  • 分布省份:北京、浙江等
  • 得姓方式:以先祖称号为氏
姓氏起源

宾氏家族最早起源于夏朝少康王时期(公元前1905-1884年),有3000多年历史,现以宾须为始祖,发展到现在有桂林松坡公系、玉林太的公系、贵港宥聚公系、肇庆守重公系、衡阳德诚公系、韩国宇光公系、株洲必达公系7大支系。

基础信息
  • 拼音:bīn
  • 部首:宀
  • 总笔画:10
  • 繁体字:賓
  • 得姓始祖:宾须
  • 分布省份:广西、湖南、广东、四川、重庆等
  • 百家姓位置:370位
姓氏起源

"源于姬姓,出自黄帝史官仓颉,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仓颉,为黄帝时期的史官,复姓侯刚,名仓颉,一名苍颉,是汉字的发明和创始人。在传说中,仓颉生有“双瞳四目”。目有重瞳者,中国史书上记载只有三个人,虞舜、仓颉、项羽。虞舜是禅让的圣人,孝顺的圣人,而仓颉是著名文圣人,项羽则是武圣人。仓颉,中国原始社会后期黄帝的助手。曾把流传于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昌盛作出了不朽的功绩。仓颉,史皇氏,今河南南乐县西十八公里吴村人那时制定历法需要文字记载,制定神谕也需要行文,因此,仓颉应是颛顼部族人。他“生于斯,葬于斯”,故造书台北有仓颉陵墓。位史前传说人物,在中国古代战国以前的典籍中都从未提及。最早提及仓颉者,是战国时期的荀卿。其后是《吕氏春秋》和《韩非子》,在荀子“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的基础上,又有所引申,其主要观点是“仓颉作书”。汉朝后,在《淮南子》和《论衡》中,已从“仓颉造字”发展为“仓颉四目”,开始神化。尤其是汉朝的《纬书》又进而渲染,说仓颉“生而能书,又受河图录书,于是穷天地之变,仰视奎星圜曲之势,俯察鱼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以后愈演愈神奇,发展为仓颉是“黄帝的史官”等传说。黄帝是原始社会后期部落联盟的首领之一,当时没有国家机器,可见“史官”之说,显然是后人用后代国家机器的职官名称套用于史前传说人物的结果。相传,仓颉在黄帝手下当官,黄帝分派他专门管理圈里牲口的数目、屯里食物的多少。可慢慢的,牲口、食物的储藏在逐渐增加、变化,光凭脑袋记不住了。仓颉犯难了。仓颉整日整夜地想办法,先是在绳子上打结,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绳子,表示各种不同的牲口。但时间一长久,就不奏效了。这增加的数目在绳子上打个结很便当,而减少数目时,在绳子上解个结就麻烦了。仓颉又想到了在绳子上打圈圈,在圈子里挂上各式各样的贝壳,来代替他所管的东西。增加了就添一个贝壳,减少了就去掉一个贝壳。这法子顶管用,一连用了好几年。黄帝见仓颉这样能干,叫他管的事情愈来愈多,年年祭祀的次数,回回狩猎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减,也统统叫仓颉管。仓颉又犯愁了:仅凭着添绳子、挂贝壳已不抵事了。怎么才能不出差错呢?这天,他参加集体狩猎,走到一个三岔路口时,几个老人为往哪条路走争辩起来。一个老人坚持要往东,说有羚羊;一个老人要往北,说前面不远可以追到鹿群;一个老人偏要往西,说有两只老虎,不及时打死,就会错过了机会。仓颉一问,原来他们都是看着地下野兽的脚印才认定的。仓颉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个脚印代表一种野兽,我为什么不能用一种符号来表示我所管的东西呢?他高兴地拔腿奔回家,开始创造各种符号来表示事物。果然,把事情管理得头头是道。黄帝知道后,大加赞赏,命令仓颉到各个部落去传授这种方法。渐渐地,这些符号的用法,全推广开了。就这么,形成了文字。黄帝赐封他为“仓”姓,以示“君上一人,人下一君”之意。仓颉造了字,黄帝十分器重他,人人都称赞他,他的名声越来越大。仓颉头脑就有点发热了,眼睛慢慢向上移,移到头顶心里去了,什么人也看不起,造的字也马虎起来。这话传到黄帝耳朵里,黄帝很恼火。他眼里容不得一个臣子变坏。怎么叫仓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呢?黄帝召来了身边最年长的老人商量。这老人长长的胡子上打了一百二十多个结,表示他已是一百二十多岁的人了。老人沉吟了一会,独自去找仓颉了。仓颉正在教各个部落的人识字,老人默默地坐在最后,和别人一样认真地听着。仓颉讲完,别人都散去了,唯独这老人不走,还坐在老地方。仓颉有点好奇,上前问他为什么不走。老人说:“仓颉啊,你造的字已经家喻户晓,可我人老眼花,有几个字至2018年还糊涂着呢,你肯不肯再教教我?”仓颉看这么大年纪的老人,都这样尊重他,很高兴,催他快说。老人说:“你造的‘马’字,‘驴’字,‘骡’字,都有四条腿吧?,而牛也有四条腿,你造出来的‘牛’字怎么没有四条腿,只剩下一条尾巴呢?”仓颉一听,心里有点慌了:自己原先造“鱼”字时,是写成“牛”样的,造“牛”字时,是写成“鱼”样的。都怪自己粗心大意,竟然教颠倒了。老人接着又说:“你造的‘重’字,是说有千里之远,应该念出远门的‘出’字,而你却教人念成重量的‘重’字。反过来,两座山合在一起的‘出’字,本该为重量的‘重’字,你倒教成了出远门的‘出’字。这几个字真叫我难以琢磨,只好来请教你了。”这时仓颉羞得无地自容,深知自己因为骄傲铸成了大错。这些字已经教给各个部落,传遍了天下,改都改不了。他连忙跪下,痛哭流涕地表示忏悔。老人拉着仓颉的手,诚挚地说:“仓颉啊,你创造了字,使我们老一代的经验能记录下来,传下去,你做了件大好事,世世代代的人都会记住你的。你可不能骄傲自大啊!”从此以后,仓颉每造一个字,总要将字义反复推敲,还行拿去征求人们的意见,一点也不敢粗心。大家都说好,才定下来,然后逐渐传到每个部落去。仓颉庙,是中国境内仅存的纪念文字发明创造的庙宇,2001年6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白水县城东北三十五公里处的史官乡,地处黄龙山脉的南麓,地形南低北高,属较为平缓的塬坡地。庙东一里多为武庄村,相传仓颉生前曾在此村生活居住过;庙南一里余为史官村,是后人为纪念仓颉,以其官职为村名;庙西北方向约五里为地彭衙村,是古白水县衙所在地;庙西南方向约二十公里有扬武村,是仓颉的出生地。仓颉庙历史悠久,根据史料记载,早在东汉延熹年间已有“建庙之举”并形成一定规模。所以,有文字可考的庙史已有一千八百余年,无文字记载的历史,据民间传说,则可上溯至黄帝时代。仓颉庙区占地十七亩,基本形状为长方形。庙墙内南北长一百四十余米,东西宽约四十八米,北边较南边略宽之,占地约十亩。仓颉庙内建筑,沿中轴线由南至北依次为照壁、山门、东西戏楼、前殿、钟鼓楼、报厅、正殿、后殿及东西厢房,共计七十间。紧贴后殿为仓颉墓冢和墓园。庙内现存建筑年代多为元、明、清三朝代,其装饰华丽,地方色彩浓厚。仓颉庙内历代碑石众多,虽经战乱多有散失,现保存的仍有十八通,阵列于前殿之内。其中仓圣鸟迹书碑,字、碑均保存完好。石碑年代从东汉起,历魏、五胡十六国、唐、宋、元、明、清至民国。早期的有东汉延熹五年《仓颉庙碑》、是金石学上的珍品,五胡十六国时的《广武将军碑》、唐《仓公碑》、宋代《大宋仓公碑》等。近代有于右于仁先生、陶峙岳将军、朱庆澜将军题写的匾额、对联等留存于庙内殿堂之上。解放战争时期,西北人民野战军司令部在此整训干部。彭德怀、贺龙曾亲瞻庙容并严令保护,题写“保护文物古迹,任何人不得随意破坏”的命令。庙院内古柏参天、郁郁葱葱,生长茂盛,东汉延熹五年之“仓颉庙碑”即载当时“庙内古柏郁郁葱葱”。共计有古柏46株,古槐十余株,枝叶覆盖交通,虬枝盘旋,各具姿态,因各得其名,分别名曰:“二龙戏珠”、“丹凤朝阳”、“奎星点元”、“青龙戏柏”、“兽龙戏牡丹”、“狮子”、“宝莲灯”、“龙爪柏”、“柏抱槐”等。其中的“奎星点元”为汉前古柏,高达十七米,树围七米二五。冢上还有一柏,枝杆四出轮流荣枯,称之为“转枝柏”,誉为奇观。庙内西南隅一古柏,中空生槐,槐长柏壁,抱槐生长,名“柏抱槐”。两树枝粗中茂,堪称庙内一景。庙院内古柏,整体树龄年代久远,树形奇异,与陕西黄陵、曲阜孔庙并称为中国三大古庙柏树群。在仓颉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仓颉氏、苍颉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仓氏、苍氏,世代相传至2018年,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据史籍《左传·文公十八年》记载:“舜臣尧,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地平天成。”孔颖达疏:“恺,和也,言其和於物也”。在史籍《旧唐书·韦凑传》中记载:“八凯、五臣,良佐也。举八恺,无不时序,地平天成。”高辛氏的才子八人为:苍舒、隤敳、梼戭、大临、尨降、庭坚、仲容、叔达,即垂、益、禹、皋陶之伦,庭坚则皋陶之字,其齐圣广渊,明允笃诚,天下之民谓之“八恺”。高辛氏另外还有才子八人为: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忠肃共懿,宣慈惠和,天下之民谓之“八元”。此十六族世济其美,不陨其名。颛顼帝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无不时序,地平天成;又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此谓之八元、八恺,齐聚华夏之庭。至是臣下民众皆服。苍舒,为“八恺”之首,为人沉稳大度,智慧绝伦,曾指挥颛顼部落联盟在伊河岸边彻底击败共工,还发明了象棋。在苍舒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苍舒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仓氏、苍氏、舒氏等,皆世代相传至2018年。"

基础信息
  • 拼音:cāng
  • 部首:人
  • 总笔画:4
  • 繁体字:倉
  • 得姓始祖:舜帝、仓颉、仓舒
  • 分布省份:山东、河南等
  • 得姓方式:以先祖名字为氏
姓氏起源

源于子姓。周武王封箕子于朝鲜,因氏。(《风俗通》)箕子名胥馀,商纣王叔父。

基础信息
  • 拼音:xiān
  • 部首:鱼
  • 总笔画:14
  • 繁体字:鮮
  • 得姓始祖:胥余(箕子)
  • 得姓方式:源于子姓
皇甫 端木
姓氏起源

狄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以封地为姓氏。周成王封他的舅舅姜孝伯于狄城(今山东高青南),其后人以封地为姓氏。二是以族命氏,源于周代。周时狄族活动于齐、鲁、晋、卫之间。后世子孙以族名姓,称为狄氏。三是改姓,古时中国西北部有回鹘族,有一支叫高车氏,后来分化出来改姓狄。契丹族也有改为狄姓者。狄姓起源于我国北方地区,主要分布在山东、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等省。后向外迁徙,在甘肃天水郡发展成望族,世称天水望。今江苏溧阳、浙江温岭狄姓分布较多。狄姓历史人物有狄仁杰,唐朝名臣,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南郊区)人,著名政治家,武则天当政时期宰相。武则天即位,任地官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为来俊臣诬害下狱,后转魏州刺史,神功初年再任宰相。敢于正谏直言,体恤百姓、不畏权势,百姓为之立生祠,后人称之为“唐室砥柱”,所举人物如张柬之、敬晖、姚崇等,都是中兴名臣。曾任大理丞,判决积案、疑案,纠正冤案、错案、假案,无人上诉申冤,名留青史。狄青,宋朝名将。擅长骑马射箭,作战勇猛,善谋略,极受范仲淹赏识。狄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一百零八位。【源】 ①系自姬姓。周文王封少子于耿城。或云周成王封母弟孝伯于狄城。其地在今慈州(故治在今山西吉县),其后子孙以邑为氏(6,7,12,15,60)。②相传炎帝裔孙参卢之后有狄氏,见《路史》(60,62)。或即春秋时狄子国(故城在今山东临济)之后,见《广韵》(9,11,60)。③北魏时改库狄氏为狄氏,见《魏书·官氏志》(17,70)。高车为赤狄之余种,其族有狄氏(60,70)。一说,库狄即赤狄之音变,故代北库狄氏源出高车族(70)。④北周时少师库狄峙,其先辽东人,本姓段氏,鲜卑匹磾之后,因避难改库狄氏,后徙居代北。此族之后改为狄氏者,系鲜卑族之狄氏(70)。⑤杏城狄氏,出自北魏时羌人,本西州豪族(70,242)。⑥唐时契丹人惕隐,随东丹慕华归唐,赐姓狄名怀忠(60,70,242)。⑦后唐明宗时蕃将特哩兖,赐其姓狄名怀惠,见《旧五代史》(242)。【望】 天水(17,60,418)。【布】 分布很广,但人数不多。【人】 狄虒弥,春秋时鲁大夫(15,21)。狄仁杰,唐时太原人,高宗初累迁大理丞,后为豫州刺史,神功初官鸾台侍郎同平章事,为唐中兴名臣(61)。

基础信息
  • 拼音:dí
  • 部首:犭
  • 总笔画:7
  • 繁体字:狄
  • 得姓始祖:狄英
  • 分布省份:江苏,浙江等地
  • 得姓方式:以族命名,以国为氏,他族改姓,赐姓
  • 百家姓位置:第108位
姓氏起源

弓姓的来源是以官职为姓氏。相传黄帝子挥因制造弧弓(即弓箭),被封于张,其后遂为弓氏和张氏,其子孙后代也以弓为姓。弓姓历史人物有弓林,两汉之际人。建武元年,他与平陵人方望将被废为安定公的孺子刘婴在临泾(今甘肃泾川)立为天子,弓林为大司马,后被刘更始攻灭。弓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二百二十四位。【源】 ①黄帝之子挥,造弧(木弓)矢,受封于张,后有弓氏、张氏(60,62)。②春秋时鲁大夫叔弓之后,以王父字为氏,见《风俗通》(6,12,17)。③朝鲜族姓。【望】 太原、大梁(17,21,60,418)。【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万分之一。【人】 弓祉,汉时光禄勋(15,17,21)。

基础信息
  • 拼音:gōng
  • 部首:弓
  • 总笔画:3
  • 繁体字:弓
  • 得姓始祖:叔弓
  • 分布省份:河南,山西,辽宁等地
  • 得姓方式:王父字为氏
  • 百家姓位置:第224位
姓氏起源

逯姓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封地为姓氏,源自嬴姓,秦国公族有大夫封于逯邑,其后人以封邑名为姓。二是源自芈姓,东周时楚国公族有逯氏。逯姓发源于陕西、甘肃一带,以广平郡(河北鸡泽)、临河郡(山西永和)为郡望。逯姓历史人物有逯昂、逯湛、逯勉、逯端,宋朝人,皆聪明好学,俱中进士。逯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四百零四位。【音】 亦音逮(Dài)(17,80)。【源】 ①系自芈姓。春秋时楚公族之后(17,60,62)。②系自嬴姓。春秋时秦大夫封于逯,后因以为氏,见《风俗通》(1,7,17,21)。③回族姓。【望】 广平(17,21,418)。【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逯普,汉时蒙乡侯,王莽纂位时为大司马(7,15)。

基础信息
  • 拼音:lù
  • 部首:辶
  • 总笔画:11
  • 繁体字:逯
  • 分布省份:安徽、重庆、北京等地
  • 得姓方式:以封地名为姓
  • 百家姓位置:第404位
姓氏起源

皇甫姓为以官名为姓氏。西周太师(高级武官)皇甫后代以“皇甫”为姓。皇甫姓早期居住在河南东部。望族居于安定郡(今宁夏固原)。皇甫姓历史人物有东汉皇甫嵩,因攻破黄巾军有功,领冀州牧,拜太尉,封槐里侯,名震天下。皇甫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四百一十八位。【源】 ①周太师皇甫之后(17,60,62)。 ②系自子姓。春秋时宋戴公之子充石,字皇父,为宋司徒,其孙南雍邮以王父字为氏,为皇父氏。其后避地奔鲁, 裔孙皇父鸾,汉初自鲁徙茂陵(故城在今陕西兴平东北),改皇父氏为皇甫氏(6,7,9,12,17)。【望】 京兆(17,418)。【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皇甫规, 西汉时安定朝那人,累官弘农太守,后为护羌校尉(7,17)。

基础信息
  • 拼音:huáng fǔ
  • 繁体字:皇甫
  • 得姓始祖:皇父鸾
  • 分布省份:四川、江苏、河南、内蒙古
  • 得姓方式:以先祖名字为氏
  • 百家姓位置:第418位
姓氏起源

端木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源自春秋时孔门七十二贤之一端木赐。他的后代有一部分以父名为姓,遂有端木姓。二是为回族复姓之一。端木姓早期活动于河南一带。端木姓历史人物有端木赐,字子贡,春秋时卫国学者,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孔子称其为“瑚琏之器”。能言善辩,又善于经商,富甲一方。端木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四百四十七位。【源】 春秋时孔子弟子端木赐之后(17,60,62)。【变】后有改为端氏、木氏者(69)。【望】东鲁(17,60,418)。【布】山西平陆(298)、上海嘉定(351)、陕西城固(383)、江苏武进(314)、湖南长沙(236)、台湾(64,68,261)、河南洛宁(294)、南乐、宁夏银川、北京、浙江丽水、安徽等地均有此姓。【人】端木孝思、明初为史官,善属文、尤工书法(21)。

基础信息
  • 拼音:duān mù
  • 繁体字:耑木
  • 得姓始祖:端木赐(子贡)
  • 分布省份:江苏、上海、山东
  • 得姓方式:以先祖名字为氏
  • 百家姓位置:第447位
姓氏起源

缑姓来源于地名。西周有卿士大夫因功受封于缑邑,后失邑,子孙以原封邑名为姓。缑姓早期主要在今河南一带繁衍。缑姓历史人物有唐代长沙人缑仙姑,在衡山修道时,有灵鸟飞来为伴。每当有人来拜访,灵鸟事先预报来者姓氏,往往都很准确,传说她后来在九嶷山成仙而去。缑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四百七十七位。

基础信息
  • 拼音:gōu
  • 部首:纟
  • 总笔画:12
  • 繁体字:緱
  • 得姓始祖:滑伯(缑侯)、缑王、渴侯氏、尉迟恭
  • 分布省份:河南、甘肃、山东、山西
  • 得姓方式:汉化改姓为氏
  • 百家姓位置:第477位
姓氏起源

况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地名为姓。周初,舜后人被封于况地,后代便以封地名为姓。二是源自荀子后人。荀子名荀况,后人有以祖名为姓者。况姓早年分布在四川部分地区,现主要居住在江西。况姓历史人物有况周颐,近代词人,晚号蕙风词隐,为晚清四大家之一,精于词论,著有《蕙风词话》五卷,对后世词论研究有很大影响。况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四百七十九位。【源】 ①三国时蜀汉况长宁之后,见《三国志》(60,62)。②明时苏州府知府况钟,原姓黄氏(60)。【望】 庐江(17,21,418),后江(261)。【变】 亦作況(21,60)。【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况逵,元时庐江人,高安县令(21,24)。

基础信息
  • 拼音:kuàng
  • 部首:冫
  • 总笔画:7
  • 繁体字:況
  • 得姓始祖:况钟
  • 分布省份:贵州、云南等地
  • 得姓方式:以国为氏
  • 百家姓位置:第479位
姓氏起源

佘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源自秦国大夫余之后,由余姓转化而来。二是相传汉代有佘山,居民有以山名为姓者。佘、余两姓可能同出一源。佘姓早期主要繁衍于新安(今安徽歙县)。唐宋年间,福建、江西、江苏、湖南、广东都有佘姓居住。佘姓历史人物有大家耳熟能详的北宋佘太君,其夫杨继业曾率杨家将镇守雁门关,抗击契丹入侵,后为国殉职,杨门一家只剩孤寡十三人,由佘太君率领御敌,传为一时美谈。佘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四百八十九位。【源】 ①春秋时齐大夫之后有佘氏,见《姓源》(17)。②佘丘氏所改(62)。③古有余字,无佘字,余之转音为蛇,见《姓氏寻源》(26,60,62)。故佘氏出自余姓。④蒙古姓(344)。【变】 唐时集贤院学士佘钦,后改姓余(21)。【望】 南昌(17,21),雁门(418)。【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1%。尤以四川、湖南、湖北、安徽等4省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佘姓人口77%。【人】 佘文集,隋时考功主事,洛阳人(12,21)。

基础信息
  • 拼音:shé
  • 部首:人
  • 总笔画:7
  • 繁体字:佘
  • 得姓始祖:吴万邦、佘显(吴显)、佘兴(吴兴)
  • 分布省份:江西、江苏、湖南、广东等地
  • 得姓方式:以先祖名号为氏
  • 百家姓位置:第489位
姓氏起源

墨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源自炎帝后裔墨如之后。二是改姓。由商代孤竹君后代墨胎氏改姓而来。三是春秋宋成公有子墨台,其后人以先祖字为姓。墨姓如今在山西、山东、河南、甘肃、安徽等地有少量分布。墨姓历史人物有春秋战国之际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他提倡“兼爱”、“非攻”、“尚贤”,对当时思想界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为显学。墨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四百九十四位。【源】 ①夏禹之师有墨如(60,62)。当为墨姓之始。作〔墨如〕为复姓(21),误。②墨台氏,一作墨胎,后改为墨氏,见《姓考》(7,9,12,17,60)。③清满洲八旗姓墨佳氏后改为墨氏(180)。④彝族姓(130)。【源】 梁郡(17,60,418)。【布】 山西广灵(391)、河南卫辉(287)、山东惠民(382)、甘肃永昌(392)、陕西(92)、台湾台中(64)、安徽淮南(362)、利辛、北京等地均有此姓。【人】 墨翟,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政治家、墨家创始人,相传原为宋大夫,后长期居住鲁国(9,17)。

基础信息
  • 拼音:mò
  • 部首:土
  • 总笔画:15
  • 繁体字:墨
  • 得姓始祖:墨胎允(伯夷) 、墨胎智(叔齐) 、子墨翟
  • 分布省份:陕西、四川
  • 得姓方式:以先祖名字为氏
  • 百家姓位置:第494位
姓氏起源

笪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出自汉代刘氏之后,为皇帝赐姓。二是源自少数民族,回族有笪姓。今江苏句容、镇江、南京,湖北应城等地有笪姓分布。笪姓历史人物有笪重光,曾任御史一职,为人刚正耿直。工书善画,精古文辞,有作品《书筏》《画筌》。笪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四百九十七位。【综】 ①音妲(Dá),建州(故治在今福建建瓯)多此姓,见《姓苑》(21,60,62)。②音Tà,清时江苏句容多此姓(60,62,80)。③音Dǎn,见《集韵》(80,81)及《清稗类钞,姓名类》(30)。④彝族姓(128)。【望】 建平(17,418)。【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笪深,宋时建平(故治在今安徽郎溪)人,举进士(11,12,17)。笪重光,清时江苏句容人,顺治时进士,官御史(61)。

基础信息
  • 拼音:dá
  • 部首:竹
  • 总笔画:11
  • 繁体字:笪
  • 分布省份:湖北、江苏、安徽、江西等地
  • 得姓方式:改姓为氏
  • 百家姓位置:第497位
司马 仲孙 羊舌 微生 梁丘 左丘 东门 西门 南宫 第五
姓氏起源

司马姓主要是以职官为姓。古有司马一职,执掌国家军队,后遂有司马氏。司马姓历史人物有司马迁,西汉历史学家。继任其父职务太史令,因对大将军李陵兵败投降匈奴之事有所辩解而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完成所著史籍,人称《太史公书》,后称《史记》。司马光,北宋大臣、史学家。主持编撰了编年体通史巨著《资治通鉴》。司马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四百一十位。

基础信息
  • 拼音:sī mǎ
  • 繁体字:司馬
  • 得姓始祖:程伯休父
  • 分布省份:河南、陕西、山西、安徽、湖南、江苏等地
  • 得姓方式:以官职得姓
  • 百家姓位置:第410位
姓氏起源

仲孙姓主要源于以下说法。春秋鲁桓公姬允次子庆父,在众兄弟中排行第二,世称共仲。子孙遂以仲孙为姓,称仲孙氏。仲孙姓早期在山东居住,为罕见姓氏。仲孙姓历史人物有春秋时鲁国大夫仲孙蔑,即孟献子,曾说:“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当时人称他为贤大夫。仲孙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四百三十位。

基础信息
  • 拼音:zhòng sūn
  • 繁体字:仲孫
  • 得姓始祖:庆父
  • 分布省份:山东
  • 得姓方式:以齿序排行为氏
  • 百家姓位置:第430位
姓氏起源

羊舌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春秋时,晋靖侯之后突食邑于羊舌等地,称为羊舌大夫,其子孙于是以邑命姓。二是古代有人名李果,别人偷杀羊,将羊头送给他,他把羊头埋在地下。后偷窃事发,李果挖出羊头,羊舌还在,得以免罪,他于是以羊舌命姓。羊舌姓早期居住在山西洪洞、平阳等地。羊舌姓历史人物有春秋时晋国贤臣羊舌肸,博闻多见,能以礼让国。孔子称之为“遗直”。羊舌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四百七十三位。【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晋靖侯之后食采于羊舌邑,故为羊舌大夫,因以为氏(7,12,17,60)。又,春秋时晋武公伯侨之后,伯侨之孙突为羊舌大夫,因以为氏,见《宁晋县志》(21,63)。【望】 河东(17,60,418)。【布】 辽宁沈阳有此姓(91)。【人】 羊舌职,羊舌突之子,春秋时晋大夫(21)。

基础信息
  • 拼音:yáng shé
  • 繁体字:羊舌
  • 得姓始祖:羊舌突
  • 分布省份:辽宁、山西
  • 得姓方式:以封地为姓
  • 百家姓位置:第473位
姓氏起源

微生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周武王把微子封在宋,宋灭后,微子子孙以其名字为姓。二是鲁公族有微生氏,后人遂以之为姓。三是古代有人因生于微家,遂以微生为姓。微生姓望居鲁郡(今山东曲阜、泗水一带)。微生姓历史人物有微生高,春秋时鲁国人,孔子弟子,亦称尾生高。以信义正直而著称。《战国策·燕策》载:“信如微生,期而不来,抱柱而死。”微生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四百七十四位。【源】 ①系自姬姓。春秋时鲁公族有微生氏,见《路史》(60,62)。②系自子姓。以宋人名为氏。微生氏犹今人曰某生也(12,21)。一说,因生于微家,故以微生为氏(60,62)。一说,宋公族之后有微生氏(17)。【变】 即尾生氏(6,11,12)。【望】 鲁郡(17,418)。【布】 辽宁沈阳有此姓(91)。【人】 微生亩、微生高,春秋时鲁人(9,21)。

基础信息
  • 拼音:wēi shēng
  • 繁体字:微生
  • 得姓始祖:周文王
  • 分布省份:辽宁、山西
  • 得姓方式:以先祖名字为氏
  • 百家姓位置:第474位
姓氏起源

梁丘姓源自地名。齐国大夫食采于梁丘,其子孙遂以梁丘为姓。梁丘姓早期活动于山东,望族居于冯翊郡(今陕西大荔)。梁丘姓历史人物有梁丘贺,西汉今文易学《梁丘学》开创者。历任大中大夫、给事中。宣帝时立为博士。梁丘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四百八十三位。【源】 春秋时齐景公之大夫食采于梁丘(故城在今山东城武东北梁丘山之南),因以邑为氏(4,6,12,17,60)。【变】 亦作〔梁邱〕(17)。【望】 齐郡(418)。【布】 辽宁沈阳有此姓(91)。【人】 梁丘贺,汉时山东诸县人,官少府(6,11,12)。

基础信息
  • 拼音:liáng qiū
  • 繁体字:樑丘
  • 得姓始祖:梁丘据
  • 分布省份:辽宁、山东
  • 得姓方式:以封邑名为氏
  • 百家姓位置:第483位
姓氏起源

左丘氏,源自春秋时鲁国左丘明之后。左丘姓发源于今山东临淄。左丘姓望族居于齐郡,相当于现在山东临淄一带。左丘姓历史人物有左丘明,春秋时著名史学家,儒学奠基人之一。相传曾著《左传》,为记载中国春秋历史的史学名著。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优美,记事详明。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左丘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四百八十四位。【源】 春秋时鲁太史左丘明居左丘(故城在今山东临淄境),其后以居为氏,见《风俗通》(7,17,21,60)。【变】 亦作〔左邱〕(17,63)。【望】鲁郡(17,418)。【布】 今大陆仍有此姓(91)。

基础信息
  • 拼音:zuǒ qiū
  • 繁体字:左丘
  • 得姓始祖:左丘明
  • 分布省份: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地
  • 得姓方式:以居邑名称为氏
  • 百家姓位置:第484位
姓氏起源

东门姓主要源自地名。春秋时,鲁庄公之子公子遂,因居于鲁都曲阜城东门,人称东门襄仲,其后代子孙遂以为姓。东门姓今在河南光山等地有少量分布。东门姓历史人物有东门京,西汉人,善相马,曾向皇帝进献过铸造铜马的模型,这一模型相当于近代马匹外形学的良马标准型。汉武帝诏令立铜马于鲁班门外,改鲁班门名为金马门。东门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四百八十五位。

基础信息
  • 拼音:dōng mén
  • 繁体字:東門
  • 得姓始祖:东门襄仲
  • 分布省份:河南、黑龙江
  • 得姓方式:以祖号为氏
  • 百家姓位置:第485位
姓氏起源

西门姓源自地名。郑国大夫(一说齐大夫)居于西门,其后人遂以西门为姓。西门姓发源于今陕西华县东南一带。望族居梁郡(今河南商丘南一带)、魏郡(今河北魏县、河南浚县、山东冠县之间地区)。西门姓历史人物有西门豹,战国时魏国政治家。魏文侯时任邺令,革除了当地“河伯娶妇”的旧俗。组织人民开凿水渠,变水害为水利,使邺地成为富庶地区。西门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四百八十六位。

基础信息
  • 拼音:xī mén
  • 繁体字:西門
  • 得姓始祖:西门豹
  • 分布省份:北京、上海、湖北等地
  • 得姓方式:以居邑名称为氏
  • 百家姓位置:第486位
姓氏起源

南宫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周文王“八士”之一有南宫括,其后以南宫为姓。二是春秋时,鲁国大夫孟僖子的儿子仲孙闵,居住在南宫,他的后代遂以居住地地名命姓。三是春秋时鲁国有个叫阙的人,因居住在南宫,遂以南宫命姓。南宫姓郡望居于河南郡(今河南洛阳一带)、鲁郡(今山东曲阜一带)。南宫姓历史人物有南宫括,周文王四友之一,辅佐周文王、武王兴国灭纣,功勋卓著。南宫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九十三位。姬姓,文王四友南宫子之后。(见《尚友录》)鲁有南宫阅,居南宫,因为氏。(见《世本》)孟僖子之后,或言文王四友南宫子之后。(见《通志·氏族略》)▲<春秋宋>南宫长万。<宋>南宫靖一,南昌人,号坡山主人。

基础信息
  • 拼音:nán gōng
  • 繁体字:南宮
  • 得姓始祖:南宫括
  • 分布省份:江西、吉林、河北、河南、山东、北京、香港等地
  • 得姓方式:以先祖名字为氏
  • 百家姓位置:第493位
姓氏起源

第五姓主要是以次第为姓。汉代将齐国贵族迁至京兆房陵,以次第为姓,有第一至第八。现在第五姓主要分布在陕西泾阳和旬邑。第五姓历史人物有第五伦,京兆长陵人,东汉光武帝后期举孝廉。历任会稽太守、蜀郡太守等职。章帝时官至司空,曾上书建议抑制外戚。为人质朴清俭,廉洁奉公。第五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五百零二位。【源】 系自妫姓。汉武帝徙齐诸田于园陵,以次第为氏,有第五氏,见《风俗通》(1,5,12,17,60)。【望】 陇西(17,21,418)。【布】 台湾台北(68,261)、山西蒲城等地均有此姓。【变】 后改为第氏(60)。【人】 第五伦,东汉时京兆长陵人,建武中会稽太守,章帝时官司空。(21,61)。第五规,明时陕西富平人,永乐举人(21,24)。

基础信息
  • 拼音:dì wǔ
  • 繁体字:第五
  • 得姓始祖:陈完
  • 分布省份:甘肃等地
  • 得姓方式:以谥号为氏
  • 百家姓位置:第502位
姓氏起名
热门男孩·女孩姓名
翟敬雄(zhái jìng xióng)♂ 方江邻(fāng jiāng lín)♂ 应吉康(yīng jí kāng)♂ 卢开成(lú kāi chéng)♂ 卢广钦(lú guǎng qīn)♂ 苏奭(sū shì)♀ 姜辰蓉(jiāng chén róng)♀ 闫博慧(yán bó huì)♀ 应川蓬(yīng chuān péng)♀ 应汇康(yīng huì kāng)♀
翟敬雄综合评分:99
姓名印象: 坚强 成熟 热情 美德 志向

翟敬雄的读音是zhái、jìng、xióng,声调为阳平、去声、阳平,音律优美,悦耳动听,朗朗上口。字型为: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左右结构,字型优美,笔画搭配合理,利于书写和美观。

含“敬雄”的诗词
  •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近代 毛泽东 《沁园春·雪(北国风光)》
  • 嗟险阻,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 ——近代 秋瑾 《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 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 ——唐朝 白居易 《燕诗示刘叟》
  •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明朝 杨慎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近代 董必武 《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含“敬或雄”的成语
方江邻综合评分:91
姓名印象: 杰出 才华 浩大

方江邻的读音是fāng、jiāng、lín,声调为阴平、阴平、阳平,音律优美,悦耳动听,朗朗上口。字型为:独体结构、左右结构、左右结构,字型优美,笔画搭配合理,利于书写和美观。

含“江邻”的诗词
  •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唐朝 刘长卿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猿啼客散暮江头)》
  •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唐朝 杜甫 《绝句(江碧鸟逾白)》
  • 天迥云垂草,江空雪覆沙。 ——明朝 刘基 《古戍(古戍连山火)》
  •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唐朝 王勃 《山中(山山黄叶飞)》
  • 寂历秋江渔火稀,起看残月映林微。。 ——明朝 汤显祖 《江宿(寂历秋江渔火稀)》
含“江或邻”的成语
应吉康综合评分:89
姓名印象: 开朗 外向 优秀 安康 吉祥

应吉康的读音是yìng、jí、kāng,声调为去声、阳平、阴平,音律优美,悦耳动听,朗朗上口。字型为:半包围结构、上下结构、半包围结构,字型优美,笔画搭配合理,利于书写和美观。

含“吉康”的诗词
  • 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 ——唐朝 杜甫 《夏夜叹》
  • 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先秦 佚名 《孔雀东南飞 (为焦仲卿妻作)》
  •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近代 毛泽东 《沁园春·雪》
  •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魏晋 曹操 《短歌行》
  • 寒谷春生,熏叶气、玉筒吹谷。新阳后、便占新岁,吉云清穆。 ——宋朝 范成大 《满江红·冬至》
含“吉或康”的成语
卢开成综合评分:99
姓名印象: 自信 勤奋 开朗 优秀 建树

卢开成的读音是lú、kāi、chéng,声调为阳平、阴平、阳平,音律优美,悦耳动听,朗朗上口。字型为:上下结构、独体结构、独体结构,字型优美,笔画搭配合理,利于书写和美观。

含“开成”的诗词
  • 绣岭宫前鹤发翁,犹唱开元太平曲。 ——唐朝 李洞 《绣岭宫词(春日迟迟春草绿)》
  • 春日迟迟春草绿,野棠开尽飘香玉。 ——唐朝 李洞 《绣岭宫词(春日迟迟春草绿)》
  •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耀。。 ——唐朝 李白 《古风(齐有倜傥生)》
  • 日落沙明天倒开,波摇石动水萦回。 ——唐朝 李白 《东鲁门泛舟二首(其一)》
  • 无聊成独卧,弹指韶光过。 ——清朝 纳兰性德 《菩萨蛮·新寒中酒敲窗雨》
含“开或成”的成语
卢广钦综合评分:88
姓名印象: 智慧 成熟 广阔 美德 友爱

卢广钦的读音是lú、guǎng、qīn,声调为阳平、上声、阴平,音律优美,悦耳动听,朗朗上口。字型为:上下结构、独体结构、左右结构,字型优美,笔画搭配合理,利于书写和美观。

含“广钦”的诗词
  • 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 ——明朝 文征明 《念奴娇·中秋对月》
  • 孤舟向广武,一鸟归成皋。 ——唐朝 岑参 《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 广陵城里昔繁华,炀帝行宫接紫霞。 ——明朝 曾棨 《维扬怀古》
  • 遮莫圆明似前度,不知谁续广寒游。 —— 慧霖 《闰中秋玩月》
  • 想见广寒宫殿,正云梳风掠。 ——宋朝 辛弃疾 《好事近·中秋席上和王路钤》
含“广或钦”的成语
苏奭综合评分:86

苏奭的读音是sū、shì,声调为阴平、去声,音律优美,悦耳动听,朗朗上口。字型为:上下结构、独体结构,字型优美,笔画搭配合理,利于书写和美观。

姜辰蓉综合评分:94
姓名印象: 务实 纯洁 勤奋 美丽 永恒

姜辰蓉的读音是jiāng、chén、róng,声调为阴平、阳平、阳平,音律优美,悦耳动听,朗朗上口。字型为:上下结构、独体结构、上下结构,字型优美,笔画搭配合理,利于书写和美观。

含“辰蓉”的诗词
  •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唐朝 李白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 草木摇杀气,星辰无光彩。 ——唐朝 李白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 灞桥杨柳年年恨,鸳浦芙蓉叶叶愁。 ——宋朝 苏庠 《鹧鸪天·枫落河梁野水秋》
  • 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 ——唐朝 王维 《临湖亭》
  • 疏星淡月秋千院,愁云恨雨芙蓉面。 ——元朝 张可久 《塞鸿秋·春情》
含“辰或蓉”的成语
闫博慧综合评分:89
姓名印象: 智慧 勤奋 谦虚 才华 豁达

闫博慧的读音是yán、bó、huì,声调为阳平、阳平、去声,音律优美,悦耳动听,朗朗上口。字型为:半包围结构、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字型优美,笔画搭配合理,利于书写和美观。

含“博慧”的诗词
  • 闲倚博山长叹,泪流沾皓腕。 ——唐朝 韦庄 《归国遥·春欲晚》
  •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 ——宋朝 陆游 《鹊桥仙·华灯纵博》
  •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唐朝 王冕 《墨萱图·其一》
  •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宋朝 苏轼 《稼说送张琥(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 忽遇文殊开慧眼,他年应记老师心。 ——唐朝 齐己 《病中勉送小师往清凉山礼大圣》
含“博或慧”的成语
应川蓬综合评分:96
姓名印象: 幽默 美好 勤奋 年轻 旺盛

应川蓬的读音是yìng、chuān、péng,声调为去声、阴平、阳平,音律优美,悦耳动听,朗朗上口。字型为:半包围结构、独体结构、上下结构,字型优美,笔画搭配合理,利于书写和美观。

含“川蓬”的诗词
  • 江带峨眉雪,川横三峡流。 ——唐朝 李白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宋朝 辛弃疾 《清平乐·村居》
  •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唐朝 岑参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 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 ——清朝 曹雪芹 《访妙玉乞红梅》
  •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唐朝 李商隐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含“川或蓬”的成语
应汇康综合评分:92
姓名印象: 自信 勤奋 开朗 外向 才华

应汇康的读音是yìng、huì、kāng,声调为去声、去声、阴平,音律优美,悦耳动听,朗朗上口。字型为:半包围结构、左右结构、半包围结构,字型优美,笔画搭配合理,利于书写和美观。

含“汇康”的诗词
  • 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 ——唐朝 杜甫 《夏夜叹》
  • 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先秦 佚名 《孔雀东南飞 (为焦仲卿妻作)》
  •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魏晋 曹操 《短歌行》
  • 愿公如卫武,百岁尚康强。 ——唐朝 杜牧 《春日言怀寄虢州李常侍十韵》
  • 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 ——唐朝 欧阳炯 《春光好·天初暖》
含“汇或康”的成语
男宝·女宝取名攻略
孙大愚名字解释,叫孙大愚好不好? 指定字起名
孙大愚名字解释,叫孙大愚好不好?
2024-10-05 09:09:09
龚泽艺名字怎么样,龚泽艺的名字解释 指定字起名
龚泽艺名字怎么样,龚泽艺的名字解释
2024-05-28 10:20:14
含疋字旁偏旁文雅的男性名字有哪些 偏旁部首起名
含疋字旁偏旁文雅的男性名字有哪些
2023-07-13 09:30:18
含雨字头部首有寓意的男生名字大全 偏旁部首起名
含雨字头部首有寓意的男生名字大全
2023-07-09 09:28:30
含齿字旁(齿)的汉字有哪些 偏旁部首起名
含齿字旁(齿)的汉字有哪些
2023-07-08 10:11:42
含王字旁偏旁文雅的女孩名字大全 偏旁部首起名
含王字旁偏旁文雅的女孩名字大全
2023-06-29 10:10:25
男宝·女宝英文取名攻略
up